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攀:外资并购是中国企业的新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7日 12:00  中国网

  王攀

  4日,据悉国际饮料生产巨头可口可乐公司日前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元、总计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再次触动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敏感神经并引发反垄断争议。(9月4日中新社)

  外资并购一个运行良好,甚至是如日中天的内资企业,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不是首例。2006年,高盛出价20多个亿购买双汇,而此前,2005年,高盛以3000万美元、占9%股权的方式,投资国内另一家火腿肠品牌雨润。只不过,同为饮料公司的可口可乐和汇源,给人一种大鱼吃小鱼、外来品牌吃民族品牌的感觉,这让素有民族情结的国人不爽。

  外资并购内资,可能是下一轮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上一轮企业改革,是国退民进、国企变私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国有资产流失、制造暴发户、下岗失业、贫富差距等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一些领域表现还很激烈。但总体上看,这一轮企业改革,还是利大于弊。经济的快速发展,足以为上一轮企业改革提供了合法性。而这个合法性,也给改革者提供了信心,支持着决策者默许以外资并购为主的下一轮改革。

  对企业来说,如何做大做强,保持持久生命力,是需要面对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内资企业和内资品牌的表现,并不如意。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速成速败。

  这在吴晓波《大败局》中可见一斑。那些曾经一夜之间进入国人视线的企业和品牌,结果也是在一夜之间退出国人视线。中国企业的速成,是经济体制释放的结果,经济改革犹如决堤,企业和品牌如洪水之猛迅速成为耀眼新星。但这种速成,正因为仅仅来自体制释放,而不是靠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所以难以维持。那些曾以打造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企业家,在闪电的辉煌之后又闪电地走向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是企业管理的悲剧。

  正是看到中国企业的速成速败,一些具有反思精神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增强了忧患意识,在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发展良好,甚至是如日中天的阶段,就主动向外资抛橄榄球。面对同行对双汇嫁入高盛的不理解,万隆所言,他看中的不是高盛的资金,而是高盛的管理,而后者可以给双汇的持续发展提供现代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需要这种眼光和胸怀。

  在上一轮企业改革中,国退民进,人们对“靓女先嫁”表示不满,这是一种误解。靓女先嫁,趁着还能嫁出去,可以在找婆家时底气足些。如果等到人老色衰,那时候不是挑婆家,而是愁嫁,只能是国有资产的贬值、贱卖。同样,在新一轮企业改革中,外资并购内资,内气企业“靓女先嫁”,与上一轮企业改革的“靓女先嫁”一个道理。但这一轮改革,要比上一轮改革难度更大。上一轮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等改革负影响,还是国内问题;但外资并购开始的这一轮企业改革,却是民族问题——这将极大触痛国人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结。

  民族主义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外资并购上,我们不能过多地以“民族”眼光看问题。中国很多企业和品牌,在“民族”大旗下走向没落,这不是空有口号就能阻挡的。在企业和品牌的发展上,民族的感性情绪应该让位于理性的商业规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