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侨报:真正的中国品牌到底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6: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5日电 美国《侨报》9月5日发表中国时评文章说,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的语境下看,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大批外资涌入,民族品牌在对接和碰撞中收获多多,教训也不少。但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当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良性趋势。

  文章摘录如下:

  可口可乐(CocaCola)拟以24亿美元全资收购中国饮料大王汇源果汁,当属近日大陆最具震憾力的经济新闻了。

  “又一个民族品牌倒掉了!”——消息甫一公布,互联网上一片哗然,新浪网调查显示,82.3%的大陆网民反对这项收购。这起正常的跨国商业并购案,所激起的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似乎远远超过了在资本市场惨淡之际对投资者的刺激。

  此前,跨国并购中的外资巨头往往先用中国企业的渠道打开本土市场,随后嫁接其国际品牌,而将中国品牌抛弃。从几年前的“乐凯”胶卷、“乐百氏”矿泉水到近年的“大宝”化妆品、“苏泊尔”电器,几乎每一次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多是如此。

  一个老话题又被重提:“该如何捍卫民族品牌”。每当中国企业被国际资本并购掉,作为消费者的网民似乎总会演出一场悲情剧。而在一系列民族品牌易主之后,在感叹惋惜之余,该思考的应是真正的中国品牌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的语境下看,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大批外资涌入,民族品牌在对接和碰撞中收获多多,教训也不少。但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当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良性趋势。

  尽管对汇源并购的交易案有待中国政府审查,但表面看并不存在有违商业操作的瑕疵。纵观走出国门的外国品牌,资方换了一次又一次,始终不变却是产地、品质、商标以及蕴涵的文化。这正是在中国在Made in China时代所缺乏的品牌价值认知。

  其实,“民族品牌”的本质在于“本土”上。在与达能相持中,娃哈哈老板宗庆后时而被称为“民族英雄”,时而被贬“民族叛徒”,汇源掌门朱新礼似乎也有类似遭遇——在中国,公众对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为何习惯用“民族”一词?

  北京大学经济学者夏业良指出:民族的就当是世界的,在开放的商业环境中,要慎待民族主义情绪,否则,所谓民族的东西将难以成为品牌。

  诚哉斯言!在商业并购行为中,“本土”一词的中性色彩远不如“民族”说法更刺激。由于后者的意识形态化,在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无论作何选择,都将会是艰难的。(钟海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