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仍不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5:19  卓越理财

  文/陶冬

  中国的宏观形势在进一步恶化,增长失速风险上升之迅速,超出了笔者的预料,超出了政府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判断,也可能超出了市场的想象。

  PMI指数显露衰退风险

  七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下称PMI)跌至48.4,是自2005年1月指数问世以来首次低于50。同类指数如美国的ISM或欧洲的PMI,数值50是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低过50意味着衰退风险。在中国如果PMI跌破50,笔者相信GDP增长可能降至9%以下,工业产生增长可能降至14%以下。

  PMI中几乎所有分类指数均大幅下降,只有生产成本指数仍高企于炽热的71.3。具有前瞻意义的新订单指数,在三个月内由65暴跌到46.2,出口新订单指数同期由58.9跌至46.7。采购经理们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前景的判断,远比笔者想象的更悲观。

  PMI的单月数据往往波动较大,而且中间还有四川地震、华南水灾等一次性因素。不过PMI连续三个月急降,则十分罕见,笔者认为已有足够的数据显示经济的失速。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以及周边城市部分工厂停产,对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北京及周边城市约占全国GDP的8.4%。假定三分之一的生产停止运行二个月,对经济及工业生产的冲击按全年增长计大约在0.2-0.4%之间,似乎不足以解释PMI的全面急跌。

  七月份PMI所描绘的经济形势,明显差过第二季度GDP或六月工业生产增长,但是与近来许多微观领域的观察却颇为吻合。六月份电力消费急降,七月份数字也不会很好。航空乘客流量出现负增长,汽车销售不景,家用电器滞销,房市成交萧条,铜进口和钢铁销售放缓。至于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的困境,则无需赘述。

  目前的宏观形势是,出口、消费、投资三个增长引擎正在同时放缓。出口放缓是目前最为明显的。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仅有1.7%,还是在布什一千七百亿美元减税措施下取得的,除此之外美国经济乏善可陈。随着房地产市道进一步恶化,就业疲弱,美国需求在下半年估计会转差。许多欧洲国家经济早已走下坡,现在德国经济可能也在步入衰退,加上欧元过度升值影响出口,欧洲经济在下半年势必大幅下滑。日本经济已经挣扎在衰退的边缘。

  不仅国际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趋向不利,中国出口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也大量浮现。受人民币升值、成本高涨的冲击,广东、浙江等地出口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政府对此不仅反应不足,而且在劳动合同法、环保措施上进一步施压,导致大批企业倒闭或迁移。尽管现在政策开始转向纾困,出口业所受的伤害许多短期难以改变。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在三个月内下跌12.2点,进入收缩区间,凸显了出口业所面临的危机。

  消费出现下滑,有些出乎意料。PMI新订单指数由四月份的65,急降至七月份46.2,消费滑坡是一个重要原因。消费转弱,有四川地震后情绪上的反应(如游客数量下跌),有政府行为(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政府购车暂停),还有奥运因素(由于反恐需要,许多商铺被迫暂时停业)。不过最大的可能与股市、楼市疲软有关。财富效应下大宗消费趋缓,手机、汽车、旅行、家电的销售不理想。新房成交骤降,连带室内装修业也举步维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