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这垃圾也不是没有一点含金量,比如垃圾短信吧,就常常能告诉咱们最新的市场动向。您看近来这段,是不是有许多模样雷同的垃圾短信呼呼地发到了大伙的手机上?内容是“某地某楼盘某某元起,零风险置业,无理由退房”。
“无理由退房”,眼见着从南方挺进到了北方,成了京津沪等地开发商热捧、消费者热议的对象。不过对这副促销猛药感冒的也不是所有开发商,比如眼下正卷进退房风波的业内老大万科,宁肯在上海先下手为强,把旗下8个楼盘拿出来一块降价救场,搞得“退房团”群情激昂、闹得个不好收场,也不肯松口承诺“无理由退房”。
显然,对“无理由退房”,无论开发商们怎么往高尚里讲,在量价齐跌、楼市黯淡、资金吃紧的当口由中小开发商大规模推出就是为了打破浓浓的市场观望。否则,这么件“展现实力、赢得美誉,彰显诚信外带还表达自信”的好事,万科等领头羊为什么不“当仁不让”?可以想见,即使上海退房团闹到了法庭上,能得到的答案恐怕也和此前深圳退房团得到的一样:大开发商多半会说,合同就是合同,自愿履行就是自愿履行,不会因为房价下跌搞退房或现金补偿,开这个头?想都别想。
即使现在纷纷做出承诺的中小开发商,又能不能真的实现“无理由退房”?咱们可以想想,自有资金率大约只有25%的中国开发商,拿了卖房款还了银行贷款本息、给了工程款和工人工资、再开发个其他楼盘,还有没有足够的退房款在账上?买房人在这一买一退里支出的大笔税费、手续费、律师费,难道也能算在开发商头上?开发商敢说“无理由退房”,赌的就是房价高位徘徊——不会大跌甚至还能再涨,只要房价损失不高于相关税费、手续费,退也退不了几套房。而一旦房价缩水率到了买房人宁愿折了相关税费也排着大队要退房的份上,比如跌了15%、25%,这笔账哪个开发商肯扛、能扛?
所以说,无论是从市场契约权利义务对等,还是从操作可能性的角度讲,“无理由退房”的可信度都要大大低于“有理由退房”,而且这个理由,不是市价波动,而是质量。开发商没有给房产保值的义务——他也压根没打算要承担这种义务,他只有义务保证房子的质量。
长久以来,虽然买到手的豪宅墙有缝、梁开裂、顶渗水,号称山水花园的小区蓦然回首只见一棵树之类的事情是一桩又一桩,但在房价打着滚向上、大伙抢楼花买期房的情况下,即使最后发现货不对板,买房人也都像幼儿园孩子似地乖乖排队把钱交上——那段时间真是开发商的黄金时光。
如今楼市低迷,主动权渐渐转到了买房人手上,质量不好不收房、要求“有理由退房”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接下来还会要求开发商给我们发现这种理由的时间,比如三包一年,在此期间买房款由第三方托管。而在这时候搞“无理由退房”,把应当应分的“保质”模模糊糊搁到不可能实现的“保值”身上,只是在房价波动的敏感期混淆概念、趁高位抓紧出货的伎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