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位经济学家:期待大幅政策调整刺激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 11:41  东方早报

  运后观察期

  明天,举世瞩目的奥运就要落下帷幕,后奥运经济也将从理论争鸣走向实践。

  期待许久的奥运行情,最终还是化为乌有,股市在奥运期间的表现,让国人对后奥运经济充满了担忧。

  8月8日,奥运开幕当天,股市暴跌;

  8月11日,奥运开幕后第一个交易日,股市继续暴跌;

  8月20日,奥运开幕后第八个交易日,股市放量大涨;

  谁在搅和中国股市,是基金,是QFII,还是“神秘资金”?

  在“维稳”名义下,竟有如此的暴跌暴涨,究其根源,我们不得不脱离资本市场的参与方,想到了支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经济。

  最近,市场热销一本书,《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习惯了在经济高增长国情下生活的国人,看不懂这半年的中国经济,更迷惑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上半年资本市场从巅峰跌入深渊,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关闭,CPI新高不断。

  那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将走向何方?通胀形势、人民币升值速度、能源价格、货币政策、居民收入、企业税收……中国经济又到了十字路口。

  理财一周报采访了十位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十位明星基金经理、十位顶级分析师,为您解惑,也为三期“A股奥运手册”画上句号。

  谢国忠: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沈明高:《财经》首席经济学家

  武建东:《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发展战略专家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

  陈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家

  黄益平: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王庆: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胡怡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十大经济学家

  ◎这轮调整面临的是产业结构、供需结构的调整。下半年经济形势没有想象的严峻,但是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实施的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下半年的出口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不能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头戏”。通常认为,经济衰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但是,今非昔比,现在国家应该再一次重视内需。

  ◎伴随国际能源价格下调,国内能源价格会逐步放开,价格调整与通货膨胀没有太大联系,不会引起第二轮的通货膨胀。

  ◎上半年国家财政结余1万亿余元人民币,这为政府下半年出台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提供了资金支撑。三四季度政府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包括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等。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吴英燕

  下半年经济形势没有想象的严峻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为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季度10.1%的增速比一季度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值得警惕的是,新近公布的7月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4,自2005年1月以来首次低于50,分项中反映生产的指标几乎齐刷刷大幅下跌。这很可能反映了国内制造业生产从高位跌落,甚至轻微萎缩的现状。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今年可能是经济由快速增长进入增长减速的拐点。这轮调整面临的是产业结构、供需结构的调整。”

  不过接受采访的大部分经济学家表示,下半年经济形势没有想象的严峻,但是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实施的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表示:“如果国家转变现有的以储蓄存款为主的信贷体制,形成集结储蓄和货币市场两个信贷来源的新体制,至少可以产生100万亿元人民币的信贷供应量,那么中国经济要保持10%以上的增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中小企业在下半年的发展成为诸多经济学家关心的重点,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对待中小企业上,国家不能采取实质性的利好政策,中小企业难言好转,而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同意调增2008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新增贷款额度应用于支持灾区建设、“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8月18日,央行等多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表示,小额担保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央行半个月内连续发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松口,但是仅是笼统地规定放宽信贷的额度,而没有给银行一个硬性指标,中小企业未必能通过这些政策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局面。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不能实现民营金融,就无法产生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目前推行的环保政策和新执行的《新劳动合同法》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破产,从长远发展看,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但是今年推出的时机并不适合。”

  数据显示,在中小企业最为密集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今年上半年企业亏损严重。1-5月份,浙江规模以上企业亏损的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6%。

  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也拖累了中小企业聚集的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和投资减速,并给当地的就业、消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表示:“中国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救不活的,从长远来说是没有生存的机会的。只有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把低效率、不该生存的企业泡沫挤掉,好的企业才能生长出来。”

  扩大内需为主 方式各异

  据海关初步统计,7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4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出口136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但环比却是下降的。从国际形势来看,在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下,欧盟各国、日本等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进口需求下降。外需疲软也逐渐取代人民币升值加速,成为出口企业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陈志武表示:“如果下半年美元升值、国内通胀压力减小,那么下半年的出口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不能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头戏’。”谢国忠认为:“估计未来12个月,出口有可能会下降。出口按照价值来算占GDP的40%,按照增值计算,占GDP的25%,对GDP的拉动在5%左右,2003年到现在每年出口都是以20%的增速在增加。”

  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然而,地方投资相对平稳,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投资幅度甚小,其中上海地区上半年投资额为1801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为全国所有地区最低增长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企业投资在下半年的增速会放缓,但是政府投资在下半年会加速。主要是依靠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京沪高铁、地铁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胡怡建也认为:“今年下半年,国家会加大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如大型的基建工程、震后重建。但是依靠政府大项目投资并不能较快地拉动经济的增长。”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628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创1996年以来新高,但是6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642亿元,而5月份该数据为8703亿元。尽管5-7月三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出现增长,但环比已连续两个月下降。由此可见国内消费热情已明显不佳。首先,上半年物价上涨明显,在可支配收入没有长足增加的情况下,居民减少了消费的需求。其次,当外需放缓的时候,收入效应将导致国内消费放缓。最后,半年来,资本市场的持续下跌,造成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流失,从而降低了消费意愿。

  陈志武认为:“1998年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国政府采取扩大投资需求战略拉动经济增长,如房地产、教育以及医疗改革。但今非昔比,现在国家应该再一次重视内需。”

  7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时,特别提及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而在今年5月初,分管经济的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陆家嘴论坛”时就已提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几乎所有受访的专家都表示,下半年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手段,但是在扩大内需上采取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陈志武认为,“要实现有效地扩大内需,就应该给人民退税。可以根据居民年收入不同进行分层退税,这样既可以保证退税的公平性,同时也使得全民的财产性收入直接增加。”“增加居民工资收入是扩大内需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增值税转型在减少企业成本的同时也能变相地增加居民的工资收入。” 祝宝良说。胡怡建则认为,“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等措施都是间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能源价格将逐步放开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7月份PPI指数同比上涨10.0%,创下12年新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更是大幅上涨15.4%,给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压力。而国际上,美元上升势头强劲,美国经济出现从低迷中走出的迹象,而国际能源价格下跌趋势明显,外部环境的改善,也为中国经济下半年的通胀形势打了“镇静剂”。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认为:“在油价高涨时,能源价格仍然不与国际接轨。表面上看起来能够抑制通胀,减少了老百姓的抱怨。长远来看,是延缓中国能源价格调整的时机。”武建东认为:“随着国际原油需求的降低,国际原油价格下探至80美元已是‘板上钉钉’,如果原油价格下探至80美元,甚至更低,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就自然与国际市场接轨。”

  6月19日,面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高的局面,国家发改委在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被迫提高汽柴油价格。同日,国家发改委宣布7月1日起上调全国各地电网销售电价。

  自8月20日起,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除西藏、新疆不做调整外,各地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幅度在每千瓦时1分钱至2.5分钱之间。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伴随国际能源价格下调,国内能源价格会逐步放开。祝宝良说:“短期来看,上调能源价格会对通胀形势造成压力,但是如果能源价格是朝一个合理的有步骤的方向理顺,短期通胀压力得到释放后,会逐步缓解。价格调整与通货膨胀没有太大联系,所以不会引起第二轮的通货膨胀。”

  放宽货币政策,实行刺激性财政政策

  尽管CPI持续三个月下降,下半年通胀形势好转已成学界共识,但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非食品类CPI显示出上升的势头,从5月份的1.7%上升至7月份的2.1%。《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7月底央行已经同意全国性商业银行下半年贷款规模增加5%。这比市场原先预期的4000亿元要少,显示出央行‘继续从紧,适度调整’的货币政策取向。”

  但是大多数的专家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会有所放宽。陈志武认为:“随着通胀缓解有所放宽,上半年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信贷总额的政策需改变,下半年应该通过市场来上调利率从而达到紧缩货币供给和平衡信贷供需的效果。”胡怡建说:“如果下半年的通胀形势好转,而中国的经济形势比上半年严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放宽货币政策。”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认为:“财政支出加大,货币政策偏紧,那么势必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今年年内货币政策肯定会再次放松。”

  在财政政策上,因为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学界存在观点上的分歧,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由于上半年国家财政结余1万亿余元人民币,这为政府下半年出台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提供资金支撑。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万亿元,同比增长33.27%,国家预算支出2.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收支相抵盈余1.2亿元。

  近日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国家在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为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国内的基础建设工程及社会事业,以此促进消费。对此,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说:“政府需要继续调整宏调政策,但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今年不太可能。”

  8月15日,央行在发布的报告中抛弃了上半年反复提及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说法,而改称为“将继续管理好流动性”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央行的这份报告强调提高银行的贷款结构,而非在之前报告中经常出现的控制信贷规模,释放出的信号是下半年信贷控制将进一步放松。此外,报告还要求利用财政政策帮助提高国内消费需求。”

  但也应该看到,财政收支的“重头”均在下半年,并且,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去年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以及去年印花税的上调。

  8月21日,财政部公布7月份税收收入数据。7月,全国税收总收入为5323.25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3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19.7个百分点。其中,印花税比去年同期减少120.19亿元,同比下降71.8%。

  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低于上半年,政府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包括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等。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陈金艳、王诚诚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组文

    祝宝良:能源价格还要调 能源机制更要变

    沈明高:中国经济已到转型关键时刻

    陈志武:从紧是错误的 股改国资委平分老百姓

    武建东:三驾马车升级为六轮驱动

    谢百三:奥运后行情首先要看大小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