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调整中国宏观调控力度的时候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 21:57  《中国投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今年上半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0.2%,回落2.5个百分点。GDP增长在一年的时间内已从12%以上逐步回落到10%左右,表明国家从去年以来进行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调控已经见效。

  在经济增长幅度下降的同时是企业经营的困难不断加大。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虽然仍处于高位,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一半,而且利润更加向价格不断上涨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增长54.3%)、煤炭(增长97.8%)等原材料行业集中;处于下游的制造业则是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亏损额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3.3%。据浙江省经贸委发布的数据,该省规模以上的企业有5万多家,今年上半年就有1.07万家亏损,亏损面达19.6%。其中轻纺特别是皮革、化纤、服装、印刷等行业亏损较大。困难最大的是民营中小企业,有关单位最近对温州企业经营情况的专项调查表明,30万家制造企业目前正有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已有超过4万家企业倒闭。由浙江省经贸委等部门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省200多万家民企中,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危机。新闻媒体反映其他省份和地区的民营经济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者报酬上升所致生产成本上升和与此同时的价格管制,是一些下游企业盈利递减甚至全行业出现亏损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加上取消出口退税使一些出口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最大。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主要的手段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以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其目标之一是控制通货膨胀率。但此次物价上涨的主因并不是货币供给过量,而是国内外农产品和原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劳动者报酬增加的需要。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总量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缓解物价的上涨。对于供给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无效。这就是目前我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控制价格的原因。

  前几年中国企业的效益普遍较好,使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具有应付不利因素的一定实力,这是在宏观调控不断从紧的去年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长率的原因。但经过一年多不断加码的紧缩货币,再加上成本上升和货币升值的影响,许多企业的潜力已被耗尽,在今年上半年已表现出难以支撑的状况。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下半年将有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其整体经营的状况决定经济发展的趋势。大量企业的亏损和倒闭不但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导致职工收入的下降和失业人数的剧增,使消费更加不足,并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是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的惯性很大,犹如质量巨大的列车,当它快速行驶的时候,让它减速需要一定的制动力。在制动力发挥作用,速度降下来,接近令人满意的程度之后,如果不减小制动力,速度会继续不断下降,甚至导致失速停车,再想让它达到一定的速度则要花费比制动力大得多的推动力和更长的时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已接近比较令人满意的程度,并出现加速下滑的趋势。如果还不适当地放松宏观调控,减小目前货币从紧的力度和对价格的过度控制,将会使经济发展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不景气的状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