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涨幅回落 通胀压力仍不可小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04:54  金融时报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CPI涨幅近几个月出现较明显的回落,但这很难说明通胀形势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未来能源价格的改革很可能会继续给消费物价带来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3%,在7.1%的基础上继续回落。中国的消费物价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回落,同时创下去年10月以来新低。

  有专家表示,这一数据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测,事实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数据之前,众多国际投行、金融机构均预测7月份CPI将较前一个月份有所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的翘尾因素,以及食品供求关系的改善。一直以来,食品价格都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受春节和冰冻雨雪灾害影响,今年前3个月的CPI在食品引起的涨价带动下曾一路飙升。3月份CPI增速8.3%,2月份8.7%,1月份7.1%,而2月份增速是近12年来的新高。

  在5月份CPI数据公布前,食用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8周回落,商务部、农业部公布的5月份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2.6%和-3.1%。受此影响,在5月份CPI中食品价格上涨19.9%,比4月份22.1%的增幅有所减慢。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降幅明显,5月份上涨37.8%,比4月份47.9%的涨幅减慢10个百分点,尤其是猪肉价格在5月的涨幅为48.0%,比4月份68.3%的增幅减慢20个百分点。

  首先是今年夏粮增收,对粮价的稳定有很大的作用。国家在粮食生产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加大粮种直补等等措施。其次是由于中央对畜禽方面加大了补贴力度,特别是对集中养猪、养猪场养猪之类加大了力度,这几个月,猪肉的价格环比下降。另外,夏季大量的蔬菜上市,比冬天的蔬菜供应更加充足。这些因素,对消费物价,特别是对稳定消费品中食品的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专家预测,随着食品价格进一步回落,CPI还将继续往下走。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使整个三季度CPI走势或将持续回落。雷曼兄弟公司指出,如果8月份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那么CPI数据很有可能跌落至6%以下。

  分析人士也同时指出,虽然CPI涨幅近几个月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但这很难说明中国通胀形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未来能源价格的改革很可能会继续给消费物价带来不确定性。8月份11日公布的7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则同比上涨10.0%,涨幅创下1996年以来最高,更能说明总体通胀压力。有专家表示,虽然CPI处于逐步回落通道,不过通胀压力还是很大,而且这是以资源品价格未放开为代价的。因此,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局面或不会长期保持,从中长期来看,PPI和CPI的差距将会缩小。三季度,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频频走高的情况下,PPI很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而在已经显现成效的宏观调控下,CPI在三季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但回落空间较为有限。

  穆迪旗下的经济学家陈颖嘉8月11日撰文指出,中国7月份PPI数据远高于预期,反映出中国6月份上调能源价格的影响。7月份PPI年比升幅由6月份的8.8%升至10%,PPI强劲增长将继续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产生压力。

  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高位徘徊,我国资源、能源市场价格倒挂现象将更加突出,灾区灾后重建方案的启动也将进一步拉动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从而近期PPI可能继续高涨。随着PPI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原材料等成本价格上涨最终将转嫁到消费市场,CPI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此外,为理顺要素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国家对价格管制将逐步放松,CPI后期上涨压力不断增大。

  因此,物价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应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微调,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