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分析:如何看待PPI涨幅达到两位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16: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 题:新闻分析:如何看待PPI涨幅达到两位数?

  新华社记者雷敏、周英峰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PPI同比涨幅呈持续攀升之势,特别是3月份以后,涨幅至6月份已连续四个月处于8%及以上的高位。7月份,PPI涨幅又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引起此次PPI涨幅提高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不仅带动国内资源性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带动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扩大,提高资源性产品的进口依存度。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钢材、焦炭和10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1%、9.9%和14%。同时,目前我国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甚至超过了50%。

  需求扩大引起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较快上涨,拉高了国内的PPI涨幅。在美元持续走弱和市场充斥大量游资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大量游资积极参与对资源性产品期货的炒作,拉高了国际市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又转而影响国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这必然对PPI产生明显影响。

  据测算,截至6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今年已同比上涨85.8%,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涨幅连续创下近年来新高。

  成品油和工业用电价格的调整,也对PPI有一定影响。

  今年6月20日起,我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了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了1500元;7月1日起,除城乡居民用电和农业、化肥生产用电价格外,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了2.5分钱。

  从5月份和6月份的数据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开始出现回落,但目前的价格水平仍处于较高位置。那么,该如何看待此次PPI快速上涨带来的影响呢?

  “此次PPI涨幅提高,不是经济总量失衡的表现,不会很快向CPI传导。”张立群对记者说。

  当前,我国总需求增长已趋稳定,供求总量关系大体平衡,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生活消费品价格。

  有专家指出,此次PPI上涨,不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但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因此,治理PPI上涨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

  专家建议,当前既要注意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对资源需求的过快增长,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关报道:

  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

  1至7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

  7月份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

  统计局网站全文: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0%

  相关分析:

  7月PPI同比涨10%创96年来新高 不会很快向CPI传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