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记者 张彩平
历时1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把外汇管理领域十多年的改革成果从法律上加以固定,并在很多方面为下一步改革预留了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新条例并未提及市场关注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但其中增设的一系列涉及资本项目的管理原则,仍广受关注。
上述资本项目包括境外主体在境内筹资、境内主体从事境外证券投资和衍生产品交易、境内主体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等交易项目。新华社对此的解读是,其“为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预留了政策空间”。
“资本项目管制不会放松”
“新条例实际是在‘矛盾中’出炉的,一方面,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改革目标没有改变,而另一方面短期内对‘热钱’的忧虑仍然存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指出,只有当人民币不再快速升值,热钱大量流入的动力不存在了,资本管制放松才能变为现实。
事实上,此次出台的新条例本身便预留了应对危机的管制空间。新条例规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如果短期国际资本的突然大规模撤出导致中国资产价格、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汇率面临严重不利冲击,那么中国政府有权利实施短时间的特别控制措施。
对此,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的理解是,“在近期国内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的背景下,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与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并不矛盾。”
实现“藏汇于民”
此外,新条例还提高了中国企业自主持有外汇收入的规模,以及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自由度,取消了外汇收入强制性调入境内的要求。对以上规定,张明昨天指出,这有助于缓解官方外汇储备进一步上升,实现“藏汇于民”的目标。
“不强制性要求企业将外汇收入调入国内,实际是让外汇通过民间渠道‘出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外汇储备出海的压力。”张明说。
央行7月14日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数据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
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的表面数据纪录不断被刷新,但今年以来,美元却面临持续贬值,天量外汇储备瞬间成为“烫手的山芋”。为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开始以各种形式“出海”,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手握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投公司,首次出手——30亿美元投资美国黑石集团,至今已出现巨额浮亏。
“应改变人民币升值策略”
在张明看来,取消强制性结汇制度、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入管理等措施,想要发挥预期的效力,当务之急依然是改变投资者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如果投资牟利的源头没有改变,那么仅靠‘堵’的方法来遏制外汇流入的增加也许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张明举例说明,即使取消了强制性结汇,但如果中国企业和居民依然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那么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致稳定,央行仍然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外汇储备依然可能继续飙升。
“人民币现行升值策略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新条例的效力。”张明说。
交易员们认为,虽然近期人民币出现深度回调,但总体升值的预期并未改变,新条例对汇价影响不大,“可是万一有一天(升值预期)转向了,钱要出去的话,银行购汇的压力就会很大。” 市场眼下谨慎观望新条例具体实施细则出台。
8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555,较前一交易日走低30个基点。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走低。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已单边升值达7%。“升值原罪”已成为外储恶贬与“热钱”涌入的最主要原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