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均工资上涨啥也说明不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 14:43  《理财周刊》

  本刊记者 江南

  7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13800元,同比增长17.0%;城镇集体经济单位7789元,增长18.9%;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2610元,增长19.2%。

  又是一个两位数的高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自从1999年以来,中国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平均涨幅为12.9%。这个数字,超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疯长的CPI,不让称雄世界多年的GDP增速。

  照说,这该是件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好事;但偏偏,近几年来民众面对这一数字的态度从来都是“板砖”横飞:或惊诧“缘何我的工资单不见有丝毫变化”,或慨曰“贫富差距又拉大了”,甚而断言“统计数据注水”。

  客观地来说,平均工资这个调查项目是经过各抽样单位的报表报上去,由城调队通过调查获得的,其样本数多达数万份,依据统计学的角度,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并不大。人们之所以对官方数据抱有极大的不信任,缘于数据与现实感受之间巨大的反差,但究其根源,则是对“平均数”意义的质疑。

  此类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统计部门公布的包括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房价等在内的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平均数”都受到了公众的普遍质疑。其原因,也都在于“平均数”其实并不能准确描摹现实生活,简而言之,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

  以同样饱受诟病的房价“平均数”为例,一般是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即以当月(当年)商品房销售总额除以销售面积。这其中,包括城区,也包括郊区,计算出来的房价往往令市中心的居民觉得“低了”,让郊区的居民觉得“高了”。所以,这个“平均数”更多地是反映结构变化,而非价格水平。

  “平均工资”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关于职工平均工资这一指标的解释,其统计对象是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但令人遗憾的是,统计部门并没有就调查过程、样本分布、计算方法等做出详细解释,而且没有公布以地区、行业、阶层为项目的细分数据。因此,这个“平均工资”的增长,既可能是全体人民共享了发展成果、实现了共同富裕,也可能是处于金字塔上端的人们收入又出现了突飞猛进。一言以蔽之,一个“大平均数”掩盖了差异,粉饰了太平,也令此项统计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

  统计职工工资,目的是描述职工收入的变动,进而发现社会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提出预警。很明显,一个“大囫囵”的平均工资的大幅增长,看上去鲜鲜亮亮,但如果以此对应于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则势必带来决策上的错误。再往白了说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实在话,像“平均工资”这样的平均数其实啥也说明不了——至少人民群众对此洞悉若烛,网络上流行的打油诗可以为证,“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

  实事求是地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上升大家有目共睹,真是不需要靠所谓的“平均工资”大幅上扬来说的。倘真想让大家感受到共同奔小康的光明未来,倒是不妨多公布一些“中位数”,看看怎样的收入水平可以成为社会上的中间收入者。这样一来,低收入者的心理落差不至太大,大多数“中产者”也可有个心理平衡。更重要的是,决策者只有算算“中位数”,想着“大多数”,才能心中有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