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治理通胀和经济增长间或需取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2:35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那么,宏观政策取向是否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我并不认为这些政策措辞的变化意味着宏观政策取向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实际上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双防”政策是一致的,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走势也与预定的方向基本一致。

  无论是否提货币政策从紧,控制通胀的现实要求不可能使货币政策具备短期放松的条件。我们当然希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都能兼顾,过去的五六年中国保持的“低通胀、高增长”的格局确实十分难得,但现在我们可能需要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中间做一个取舍选择。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因为如果通胀较高,即使名义的增长速度很高,实际经济增长可能已经付出了代价,真实的增长率已经大幅下滑了。另外,如果通货膨胀将来失控的话,未来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经济增长可能就会硬着陆而不是软着陆。

  目前我们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正面的趋势:企业财务结构正在调整、信贷扩张速度在下降,资源的跨行业转移在推进等。如果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根据当前转型中面临的挑战通过财政政策等来减缓调整的压力,明年的通胀压力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大。但是,如果忽视了当前这个控制通胀的机遇期,或者说在部分地区调整出现压力的时候放松,明年通胀压力会更大。

  从全国的增长格局看,由于对外贸等行业依赖程度的不同,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转型的压力有所不同,可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一些。而在一些主要为内部需求生产的地区,感受到的调整的压力就小得多。这是经济本身结构调整的表现。这次调整本来就是要从原来过分依赖出口转向扩大内需。这个时候,如果基于调整中出现的一些压力,就普遍放松货币政策,未来通胀压力会更大。所以,当前更多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状况进行结构性的微调。

  无论是输入型的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还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其本质都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是一种货币现象,不能因为这种争论导致了对解决通胀问题的延误或者更高通胀的容忍,反而需要在未来的增长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