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放松外贸不可纵容贫困化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11:47  新快报

  梅新育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迅速从紧缩转向扩张的戏剧性变化是否将重演?近期一些事态的发展令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猜想:省区市和中央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提出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而且会后新华社新闻通稿全文都没有提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和财经部门高层密集调研沿海经济、外贸大省;中国持续数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对“从紧”政策取向的异议声浪上升,主张“放松”的声浪显著加强。

  在外贸领域,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而不是过度依赖外需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出口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而人民币过度升值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有可能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急剧失速,从而对整个宏观经济、乃至社会稳定产生严惩负面影响;国际竞争原则也要求我们不可盲目抛弃出口,给我国的竞争对手创造机遇。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高速已可预期,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高速时机、力度和防范偏差。在贸易方面,虽说对出口部门的适度解救是必要的,这绝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应该在力度和范围方面开出空白支票任出口部门填写。

  首先,我们也不可过度夸张外贸企业当前的困境,不宜无差异地一味要求放松贸易政策,以至于牺牲结构调整目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出口部门赢得相对于国内部门优势,1997—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的中国就是典型,目前也没有根本改观。即使中央银行的冲销操作便利使所有产业部门都蒙受了银根紧缩的冲击,相形之下,出口部门的处境仍然相对好于单纯的国内部门。

  其次,虽然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990.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巨额贸易顺差依然是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表现,外汇占款不仅依然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和通胀压力输入的主渠道,且通货膨胀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长期挑战,6月份的CPI账面数字下降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价格管制措施强行压制所致,房利美、房地美两大美国房贷机构陷入技术性破产,给中国特有的数千亿美元相关债券带来重大冲击,也再次说明巨额外汇储备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风险。

  因此,从宏观经济平衡的视角看,只要我们的实际出口仍在增长,只要我们的进口金额增长不是“挨宰”所致,贸易顺差缩减就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第三,我国出口增速的下降伴随着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出口增速下降主要体现在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放缓,特别是上半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3.4%。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命脉所在,只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那么我们出口的全局就糟糕不到哪里去。

  第四,我国某些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放缓,是因为我国在这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高的份额,无论如何加大出口激励措施的力度,指望这类行业出口数量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速就毫无疑问是徒劳的。

  更重要的是,扩张性的总量政策往往会牺牲提升结构的目标,而结构一向是中国对外经贸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这个术语本来源于一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其出口数量增长而收入增少;我国出口仍然以制成品为主,但利润微薄且多数归属外资企业。

  因此,存在贸易规模增长但对整体经济发展贡献减少的风险,成为新形式的“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扭转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局面是我们不可动摇的目标。为此,即使放松贸易政策,我们也不应牺牲提升结构的目标,放松贸易政策不应沦为救援高能耗、高污染、低增值产业的及时雨,不应纵容企业放弃自我调整,自我提升。

  (摘编自《中国经营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