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红漫:宏观调控政策该适度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 16:51 新闻晚报

  马红漫

  央行日前发布了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各项贷款投放总规模增速都出现趋缓迹象。截至2008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低1.98个百分点;而6月份广义货币供给M2同比增幅也从5月份的18.1%降至17.4%。

  从半年来经济运行情况看,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出现了明显反差。与对信贷和货币供给调控效果不同,作为最终调控目标的物价指数依旧高位运行。整个上半年CPI涨幅将在8%左右,属于明显的通货膨胀状况。

  更为关键的是,与物价调控效果并不理想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风险却在明显增加。近期,中央和各部委领导纷纷赴各地调研,从调研反馈的情况看,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已经是相当严峻。也正因此,有报道显示,商务部甚至向国务院提交建议,希望适度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并且提高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

  这一建议标志着出口调控政策出现了转折性大逆转,能够解释这一转折变化的原因,就是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相当恶化,甚至要依靠“微薄”的财政退税才能够维持生存。这就是当下货币政策的尴尬。

  一方面,单就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范围看,政策效果几乎已经发挥到极致,调控政策不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面对的是供给不足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过紧缩资金供给对此却是无济于事。但是资金供给的紧缺,却让微观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苦不堪言。

  面对这样的矛盾,单纯依靠货币政策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调整固有的调控政策思维。

  首先,财政政策理应逐步成为调控政策的主角。面对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最有效果的政策措施就是鼓励供给,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空间。同时,面对国内调控部门束手无策的海外油价上涨问题,通过财政救济困难低收入群体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负面冲击。

  其次,面对总体高位运行的物价走势,货币政策在保持从紧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应该适当放松对于企业信贷资金的管制措施,从而避免过度紧缩政策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经济运行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毕竟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事关千百万人就业的核心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议题。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要在通货膨胀问题之上。

  当下的时间点,正是总结半年来调控政策经验教训的关键时刻。宏观经济走向面临着十字路口的选择,调控政策也理应作出方向性的选择,尽可能实现抑制物价上行与维持经济增长双目标的平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