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能光看CPI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0:05 解放日报

  杨 群

  又到了公布月度CPI的日子。一年多来,CPI由一个经济学概念快速演变为普及率极高的社会热词,甚至成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笔者以为,对于CPI的关注不应以偏概全,就事论事。片面、割裂的唯论CPI,不利于作出准确的形势判断和对策制定。

  首先,一月一公布的月度CPI数据,其实只是CPI的同比涨幅,也就是与去年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的涨跌幅度,而非真正的物价指数绝对数值。对于这一点的遗忘或忽视,使人容易在判断经济形势变化时产生偏差。

  对比前年相应月份的物价水平,去年的CPI同比涨幅呈现“前低后高”;而今年又是以去年各月水平为基数计算,因此往后数月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有所回落。但涨幅回落并不意味着物价回落,只是涨得快慢而已。即使CPI数据回落,物价绝对水平依然可能很高,涨价压力依然存在。仅凭CPI数据回落,难以定论前一段时间频频出手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已起效,更不足以成为形势压力减轻的判断依据。如果以货币政策收效为止,而没有配套的财政政策来缓解中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负担,恐怕也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另外,单看CPI数据,难以充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例如,国际油价高歌猛进,固然有国际炒家故意为之的因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油作为一种战略性物资的稀缺性。但CPI数据中只是计入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价格,这与国际原油价格是不完全挂钩的。因此只要成品油价格不作新的调整,资源紧迫在CPI涨幅数据上就不会显示出来。从这一意义上说,唯论CPI,对于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今后的抗通胀能力也是不利的。

  但实际上,由于原油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个相关产业链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对未来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带来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仅看当前的CPI,不同时关注工业品出厂价格等先行指标的变化,很可能错失预防未来通胀的先机。

  其实,我国的价格指数体系较为丰富且日趋完整,除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外,还有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等诸多指数。只有综合地看这些价格指数,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全社会不同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对当前的通胀压力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进而对症下药地制定应对之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