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天时地利与人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具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和条件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人心所向”,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是全世界的一种期待。如果上海成为这样的中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符合人们一直以来的预期,没有任何突兀之处。上海如今已经集中了近20万金融人才,据说还至少需要80万,而纽约现在的金融人才大约是77万。再比如,如果你问一个外资银行的领导人,他会把哪里作为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他的回答还是上海。不要忘了,当年外滩就是洋行林立,国外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这样的问题了。

  国际金融中心一定应该是国际化的城市,这也是人和的一个标志。国人常常抱怨上海不像一个中国自己的城市,太过洋气,跟中国特色较着劲呢。连著名的旅居海外的女作家陈丹燕重新回到上海后,也感慨上海不是想象中的中国的样子。但是,这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惊讶的。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受着海风的侵袭,向来对于外来的东西来而不拒,具有海派特有的包容。所以,外国人到了上海,并没有什么陌生感、不适应。这正是上海的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现在,有几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上海学习工作,上海还有5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有几十万上海人在那里与他们的外国同事朝夕相处。应该说,上海是外国人感觉最友好的中国城市之一。不同语言的人在这里和谐相处,不同文化在这里共生。

  人和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还包括政府作为管理者,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上海有1800多万人,管理这么庞大的人口,需要高超的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上海把现代科技、制度优势和上海人特有的精细思维巧妙融合在一起,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管理得井井有条,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就会发现政府运作高效有序,法规秩序良好。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把上海列为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之首。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上一页] [1] [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