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控趋缓 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4:01 中国经营报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和国内调控之下,中国经济在经历五年时间的增长高峰后,终于在第一季度开始温和回落。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10.6%,3月CPI达到8.3%。随后,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继续从紧。不过,与早前几次调控措施出台不同的是,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此次调控不是针对抑制需求,而是针对流动性过剩。

  “不加息是因为担忧经济大幅下滑。这显示出在从紧的同时,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说。

  温和回落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第一季度经济回落是健康的,而且是温和的。

  在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和产业政策调控下,投资反弹得到控制。一季度投资同比增长2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上是回落的。

  在出口方面,借助于次级债危机的“冷冻”,第一季度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

  而在消费方面,延续了前期平稳增长的势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

  “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偏快得到了扼制,同时结构发生变化。我一直很乐观,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投资得到抑制,出口回落,消费平稳,‘三过’矛盾得到缓解,经济正在平稳着陆。”祝宝良说。

  最新的国信证券宏观经济春季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接近周期顶部的长期趋势线,而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也形成调整压力,因此从2008年起将进入两年以上的周期性调整 。

  “整个经济的回落是温和的,而不会太猛烈。第一季度的回落至10.6%,第二季度可能会继续回落。因去年的基数太高了,是投资和出口的高峰。”这篇报告的撰稿人之一、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林松立说。

  一幅经济“软着陆”的路线图清晰可见——资本市场率先于实体经济回落,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份的最高点至今,跌幅近50%;随后,出口部门增速回落到20%左右,而且未来将继续回落;最后是通胀和经济增速的回落。

  不过,令调控者烦恼的是,第一季度CPI达到8%;PPI同比上涨6.9%,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通胀似有“水漫金山”之势。

  “问题的关键是,在整个经济软着陆过程中,如果政策不当,过猛了,容易造成经济的下滑,而通胀慢于经济增速的回落,就可能出现滞胀。”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赵锡军提出另一个难题是“流动性过剩”。“第一季度贸易顺差414亿美元,但是外汇储备增加了1539亿美元,扣除外商直接投资,我估计有1000亿美元左右规模的‘热钱’进入,这给调控加大了难度。”

  灵活调控

  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强调“双防”的同时表示,要密切跟踪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市场预期,尽管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是随着经济回落,促进经济增长可能走向调控前台,中国经济调控政策已经进入一个灵活的相机抉择期。

  4月16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出台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表示,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是针对抑制总需求,而是针对流动性过剩。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外汇储备增加较多,结汇压力较大,各类存款增加较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有效回收流动性。

  张立群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与总需求变化之间当期的联系不紧密。“我们可以观察到,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PPI同比上涨6.9%,价格在不断上涨;但是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速是回落的,同时出口增速也在回落,所以总需求增速实际上是回落的。”

  张立群表示,目前的价格上涨还是结构性的,不是通货过多所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较高;二是翘尾因素影响较大,这是一个特殊现象;三是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少,猪肉等农产品供给上来后,价格将会回落。“所以2008年前高后低的价格走势是很清楚的。”张立群说。

  种种迹象显示,2月CPI8.7%水平将成为本年度的通胀高峰,未来通胀会回落,政府与学界对通胀的承受度再次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经济的回落和出口需求下降,一旦外需降幅较大,将随时启动内需。

  摩根大通中国区研究主管龚方雄博士认为,随着通胀水准下半年逐渐回落,政府的政策焦点应转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张立群表示,一旦出口增幅较大回落,就需要适度扩大内需弥补,这样才能保持总需求大体稳定的增长,并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应对外部需求减少的回旋余地也大,但需要观察外部需求会回落到什么程度,宏观经济必须相机抉择,适时适度。”张立群说。

  在未来的调控选择上,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以加息为主的“内部紧缩”手段将会较少运用,而会更多的运用针对流动性过剩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以人民币升值为主的“外部紧缩”手段将会继续重点运用。

  “未来继续推出严厉从紧政策的可能性在降低,调控会更加灵活而且适度。可以说,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已经过去!”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刘晓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