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航事件引发罢工权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1:25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劳动关系学者认为,如果有对罢工的相关立法,类似“集体返航”的方式或可避免。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争议行为,都没有特别的政治目的,而是一种劳动者维护劳动权益的经济行为。

  宪法曾有罢工权

  东航事件中,敏感的“罢工”一词也被反复提及。“东航飞行员的行为已经是罢工,完全没有完成工作职责,这种罢工比不登机不起飞更加激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乔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介绍,我国宪法未将罢工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予以明文规定,相关劳动立法、工会法更未对罢工权的行使条件、方式、程序、相关主体的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致使大家对公民的罢工权利认识模糊。根据法不禁止皆权利的基本精神,公民应该享有罢工权利。

  东航某飞行员这样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返航是对自己境遇的不满,类似于“静坐绝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关系学院教授常凯同样认为,飞行员选择返航,这种行为不是简单的不工作或者消极怠工,而是更为特殊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

  如果集体返航确因劳资矛盾引起,这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野猫罢工”。在罢工理论中,没有工会组织、由劳动者自己发动的罢工,就是“野猫罢工”。

  山穷水尽时的最后底牌,正是罢工权的制度意义:作为集体争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权利,罢工是劳动者最后的和最高的斗争手段。

  常凯认为,如果立法存在对罢工的相关规范,类似“返航”的方式或可避免。1949年以来,中国高层和中国法律对罢工的态度经历了几次变化。

  中共中央1957年发出《关于处理罢工罢课问题的指示》,对罢工表达了以下看法:不提倡,且力求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但领导者官僚主义极端严重,群众几乎没有任何民主权利时,群众采取罢工罢课游行请愿等非常方式就不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

  发生这类事件时,当时的方针是:“允许群众这样做,而不是禁止群众这样做。因为第一,群众这样做并不违反宪法,没有理由加以禁止;第二,用禁止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在马列经典中,罢工也是被认可的权利。当时高层对罢工的宽容暗合了工业化市场经济下雇员的罢工权。“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延续到1970年代。1975、1978年宪法载入罢工自由的规定,和言论、通信、出版、游行、示威等自由并列。对中国宪法有深入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认为,1975年宪法首载罢工自由,是文革无政府主义的延续。罢工自由在有关决策者眼中,是社会文化改造的工具,带有毛式思想解放运动的特点。

  对于罢工自由入宪,一直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这是极左思想的产物,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利益。罢工后停止生产,是对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利益的一种破坏。

  这种观点在1982年宪法中得到部分认可。当年2月,宪法修改委员会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通常情况下劳动者不需要采取罢工的手段,所以不把罢工列为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之一。罢工自由由此在中国宪法中被剔除。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