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业风险管理从严折射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16:33 《理财周刊》

  对券业风险管理从严,当然可以说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何尝不是市场风险增大的一个信号呢?也许,今后我们可以将证监会对风险监管指标的调整,视为市场风险大小的一个观察窗口吧。

  贺宛男

  中国证监会日前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可事实上,原办法于2006年7月20日发布,当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如今才过了一年多就作出重大修改,并称新办法将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在较短时间内就对券商风险管理指标作出修订,其背后又折射些什么呢?

  舆论多注意到,《征求意见稿》要求券商自营权益类证券(即股票)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其实原办法对此早有规定。征求意见稿只是将原规定的“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证券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修订为“自营权益类证券不得超过净资本100%”,“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不得超过净资本500%”。在这里,影响最大的还是净资本以及风险指标的计算方法。

  股改以来,监管部门对券业特别强调净资本管理原则,而净资本并非净资产。在计算净资本时,必须将净资产中投资金融资产的风险准备按一定比例提足并予扣除。原办法只要求对证券承销业务计算风险准备,如包销股票风险准备10%,包销企业债风险准备5%,包销政府债券风险准备2%等;对券商自营业务并没有明确的风险计算标准。征求意见稿则在《管理办法》后面附了一个详细的风险资本准备计算表,例如自营股票和基金按风险大小,分A、B、C、D四类,必须分别提留12%、16%、20%、40%的风险资本准备;自营债券风险准备最高也达20%;股票承销的风险准备比例则分别为9%、12%、15%、30%;另外还有从事资产管理、融资融券业务(虽然尚未开展),甚至客户保证金也要分别按1.8%、2.4%、3%、6%提取风险准备。证券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减去诸如此类的风险资本准备,才能作为其净资本;尔后再按净资本大小,相应地限定券商自营证券以及从事各种业务的规模。

  有四项风险控制标准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二是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三是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四是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这就有点类似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了,一家券商信用再好客户再多,80亿元净资本最多也只能吸收1000亿元客户保证金。而且这四项风控标准必须“持续符合”,试想券商自营证券原来只按A级(12%)提取风险资本,如果市场不好,必须改按C级(20%)、D级(40%)提取,风险资本势将大增,相形地净资本就会迅速降低,为了“持续符合”,券商就必须把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例如尽量压缩自营规模等。

  对券业风险管理从严,当然可以说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何尝不是市场风险增大的一个信号呢?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证监会在征求意见的通知中还加上了这么一段话:“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净资本计算标准、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各项业务规模的计算口径进行调整;调整之前,应公开征求意见,并为调整事项的实施作出过渡性安排。”也许,今后我们可以将证监会对风险监管指标的调整,视为市场风险大小的一个观察窗口吧。

  当然,从业已披露2007年年报的证券公司看,自营规模均没有超出净资本的100%。如中信证券净资本/净资产为87.89%,自营股票规模为净资本的16.56%;长江证券净资本/净资产为77.52%,自营股票规模为净资本的29.31%;国金证券净资本/净资产为80.76%,自营股票规模为净资本的30.48%;东北证券净资本/净资产为64.79%,自营股票规模为净资本的29.71%;国元证券净资本/净资产为81.91%,自营股票规模为净资本的46.7%;刚刚披露年报的海通证券自营股票规模最低,仅占净资本7.26%,净资本占净资产的比例也最高,达94.6%。看来,在目前总体缩水的市道下,对证券公司的估值,不但要看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常规指标,还要看风控指标。相比之下,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的风险相对就较小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