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博鳌:亚太思考机制的新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4:24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博鳌4月11日迎来最新一批严肃的思考者。这其中包括至少11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世界经济景气周期可能结束的普遍质疑中,200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不会像以往那样轻松。在诸多看点中,对于世界经济走势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亚太国家怎样应对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经济挑战,以及论坛在形式和机制上会有什么样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课题。

  尽管今年年会的主题被确定为 “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但去年第三季度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注定引发最多的交流。美国经济一直受到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严重困扰,虽经美国政府多次施救,但迄今没有出现根本好转。同时,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和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全球经济也面临下行风险。在次贷危机发生后,亚太地区一直缺少类似欧美那样的联合行动,甚至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反应声音,次贷危机对于欧美以外地区的深层次影响也没有有组织的研究和交流。博鳌正好可以提供这个机会。此次参加博鳌的各国政要多来自资源类国家,而可以探讨的有两个层次:一是美国信用危机引发的美元走势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二是受益的资源类国家在此次危机中的获益能否持续。作为强化亚太区域合作的产物,推动与会者加强应对美国经济变局的交流与合作,是2008年博鳌论坛的应有之义。

  新近在亚洲和非洲局部地区出现的阶段性粮荒也会纳入视野。今年博鳌论坛参会政要,半数以上为亚非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防御能力相对较低,全球粮食库存下降和米价飞涨不仅给部分国家带来了现实挑战,而且可能成为继次贷危机后又一个影响全球经济形势的难题。相对于信贷市场危机,欠发达国家对于粮食危机更加敏感,也更有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愿望。

  将环保确定为年会主题的深意在于,与次贷危机及粮食危机相比,环保问题同样具有现实挑战性,而且更具全局性。博鳌论坛曾被誉为“为穷人办的国际论坛”,环保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的课题。在去年巴厘岛气候变化会议启动新一轮谈判进程后,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了新一轮利益博弈,这特别表现在温室气体排放权和排放量的谈判中。博鳌论坛以交流巩固共识,以合作应对变革有助于各参会国和企业会员协调各自立场,扩大合作空间。

  作为亚洲地区唯一定期定址的国际脑力交流机制,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2月成立以来,形式、内容、层面不断演进。在这个位于海南岛东部的渔家小镇上,一个成熟的亚太思考机制正在形成。这个思考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仅是单纯的脑力交流平台,并已成为探讨政治、经济和社会未来的重要平台。也正因为如此,以民间身份参会的台湾客人如何与大陆高层互动成为关注台海局势的观察家的重要观察点。实际上,萧万长在一个半月后具备的台岛政治身份,并非他与大陆高层互动的主要考量点。就大陆一以贯之的对台工作方针而言,释放善意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党派,而是针对台岛民众的。表达善意本身,比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更重要。

  就经济内容而言,尽管相对过去,博鳌论坛多了几重忧虑,少了一些乐观,但反过来说,外部形势的恶化通常也是加强思考和交流的粘合剂。因此,博鳌亚洲论坛今年的理性、思考、交流深度都会加强。这种加强意味着博鳌论坛的新的发展机遇。

  具有非官方、非营利、开放性性质的博鳌亚洲论坛其实生产着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效益。如果说达沃斯论坛更多地反映了关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西半球视角或北方视角,博鳌论坛则反映了东半球视角或南方视角。全方位视角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博鳌论坛的使命和发展空间所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