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影响有多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05:4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陈勇 经过人民币较大幅度的升值,中国的对外贸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看出口方面。从大类商品(根据SITC分类准则)来看,我国出口结构正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以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速一直快于初级产品,正因为如此,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从2000年的90%增加到95%。 从小行业分类(HS准则)来看,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前四位的行业为机械电气(简称,HS分类十六类,以下同)、纺织(十一类)、贱金属(十五类)和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行业(十七类),它们占2007年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3.4%、13.6%、9.5%和4.5%,这四个行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71%。 不难发现,贱金属行业出口增速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征,而其他三个行业出口增速有缓慢回落趋势。这种现象也符合我们的直觉,因为:第一,经过了连续快速增长,这三个行业出口基数较大;第二,毕竟人民币对美元到2007年底已累计升值13%。 2007年,增速最低的纺织行业出口增长也达20%。这种增速是相当可观的,它意味着,即使增速有所回落,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那么,是否存在某种可能性,即主要行业的出口增速较快下降呢?我们从行业的盈利情况寻找答案。按照正常预期,2008年人民币有7%-10%的升值幅度,这一升值幅度对行业出口的盈利会有多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现有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控制水平不变,2008年四大行业的出口利润将被人民币升值所抵消,四大行业的出口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我们认为,如果2008年人民币对外升值7%-10%,这种升值幅度对出口利润率的侵蚀将是实质性的,出口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假设:第一,本轮经济增长已到周期性顶点,行业增长不再享有周期性红利;第二,产品出口基于成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第三,人民币对主要贸易结算货币,而不仅仅钉住美元升值;第四,中国的出口企业和外国企业面临相同的国际市场,国际需求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再看进口方面。我国进口产品结构也有所优化。根据SITC分类准则,2000年以来,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速大部分时间内快于工业制成品,导致了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从79%下降到75%。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有所表现。根据权威判断,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我们预期这种趋势将延续。在具体行业上(HS分类准则),2007年我国进口金额排名前四的行业是机械电气、矿产品、贱金属和光学等仪器行业,它们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16.9%、8.1%和7.4%,合计占总进口的72.4%。 有意思的是,机械电气行业和贱金属行业的出口也名列前茅,光学等仪器行业也是2007年第六大出口行业,这显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内分工发展的结果。我们预期,虽然前两个行业的进口增速平缓,光学等仪器行业的进口增速波幅较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币升值,至少在中短期内,这三个行业的进口增速有望继续保持。矿产品行业进口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进程所决定,该行业进口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工业化背景下,随着人民币升值,进口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较快增长速度。 外贸的产品结构分析表明,出口增速很有可能回落,而进口增速至少将继续保持,因此我们预期,最近出现的进出口增速的剪刀差有望延续。 在进出口的主要行业中,我们观察纺织业出口增速缓慢回落,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行业,人民币现有的升值幅度已经对其出口有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但在其他行业,仍然看不出人民币升值的显著影响。我们认为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虚假贸易,即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现象,在自处理设备的进出口中,我们估计出口高报6%,进口低报10%。进出口增速差虚增16%的幅度是惊人的。第二,人民币只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对美元汇率的关注使我们忽略了人民币升值的全貌,因为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升值幅度并不大。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分析进出口的币种(区域)结构,考察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不同升值幅度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出口因人民币对不同货币升幅不同而各异 我们选取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作为贸易区域结构分析的对象。选取这些经济体的理由是:与中国经济关系紧密、贸易额大、主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区)。2007年,这些经济体都是我国排名前五的贸易伙伴。 进出口的剪刀差只是在2008年1-2月才出现,以如此短期的数据推断中长期趋势,需要更多方面的理由。而且,其中还有春节和雪灾等临时性因素,这种趋势的持续性就更值得推敲。既然人民币对不同货币有不同的升值幅度,那么中国与不同货币发行国(区)的贸易增长变化情况如何?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对2008年的进口、出口和贸易顺差的预测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美国和香港的增速也持续下降,2008年2月中国出口美国增速甚至接近0。但中国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增速从2006年开始就处于缓慢上升过程中,这是因为,2006年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实际上有所贬值,而不是升值。也就是说,我国出口总体上快速增长是因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幅不大。对于不同货币,人民币升值则出口增速下降(如美国和香港),没有升值甚至贬值的,出口则有上升趋势(如日本和欧盟)。 在对香港和美国的出口中,2008年2月的雪灾加速了出口的下降趋势,而在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中,临时性的雪灾改变了出口的缓慢增长趋势。汇率变动和出口增速变化有一定的正相关,我们认为雪灾只是临时性地缩小了出口规模,不会改变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出口增速的基本趋势。 理论上,进口增长与本币升值负相关。在人民币与美元和港币的显著升值过程中,这一规律得到了验证。2005年以来,中国从美国和香港的进口增速明显大幅增加。这个趋势也可以从日本和欧盟的进口中得到体现,只是增速的上升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没有明显升值。如果考虑雪灾对经济规模的紧缩性影响,进口增速上升的趋势应该更明显。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