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明哲们的年薪是高是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0:22 深圳商报

  刘 伟

  昨天,中国平安在A股的股价再次逼近跌停,创出近一年以来收盘新低。

  与“冰冷”股价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再度成为热门话题。继去年成为绝对焦点之后,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等再次“荣膺”今年高管薪酬话题之“最”。

  上周四,中国平安公布年报。年报显示,中国平安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超过4000万元,其中董事长马明哲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创造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最高纪录。

  “创纪录”的高管薪酬与“恶性再融资引发A股跳水”、“股价从最高149元跌至近日50多元”等话题集结一起,让不少投资者异常“愤怒”:马明哲们凭什么拿那么多钱?他们给予股东的回报和他们自身所得成正比吗?

  诸多“愤怒”的理由中,“老”的理由是:同为中国上市保险企业,为什么中国人寿的董事长杨超一年才拿141万元?马明哲们“控制”着董事会,自己给自己“发高薪”,普通股东根本无法监督等等。“新”的理由是:一边股价暴跌,一边高管薪酬“创纪录”,平安高管的薪酬制度没有体现与股东利益一致,存在制度性缺陷。“专业”一点的“愤怒”指出,平安净资产收益率,或股东权益增长水平远远低于高管薪酬增幅等等。

  把“恶性再融资”、“股价暴跌”和“薪酬创纪录”联系在一起显然有些情绪化。前两件事情发生在今年,而马明哲们拿的是去年的薪酬,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平安最近股价暴跌有巨额再融资原因,也有市场大环境问题,包括马明哲本人在内的大股东们一样要承受“纸上财富”化水的郁闷,责怪其再融资“不负责任”恐怕也失之简单。

  对比马明哲们和杨超们的薪酬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同为国内保险巨头,杨超们只“值”马明哲们二十分之一的“价钱”,让我们看到了薪酬制度上典型的“一国两制”。在资源流动日益市场化的环境中,薪酬弹性系数越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越大。身为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的年薪只有100多万可能很“不正常”,如果中国人寿按照这个价格聘请市场化的高级经理人,估计很难如愿,甚至,这种薪酬水平很难保证骨干人才不流失。因此,在不先讨论马明哲们薪酬高低的前提下,首先应该看到国有控股保险企业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的一面,和其高管非市场化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

  平安总经理张子欣等2000多万元的年薪是一个参照系。张子欣、梁家驹等一批平安“空降兵”均来自国际性金融机构。据了解,2000多万元年薪在国际同类保险企业中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使用这个参照系,马明哲的年薪并不高,换言之,如果把中国平安看成一家国际性保险巨头,马明哲的收入“并不离谱”。

  值得一提的是,马明哲们去年收入构成中,2004年设计的,比照H股股价的虚拟期权兑现是最主要收入,另外,绩效奖金也占了较大比例。因此,从高管薪酬与股东权益以及股价对应关系看,平安薪酬制度是一种“共赢”模式。

  平安高管薪酬设计的一个明显缺陷是,高管薪酬“涨跌”与其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股东权益损益的关联度不够。当然,任何一种薪酬体系都可能存在缺陷,很难面面俱到,而平安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并不能提供确凿证据,以证明平安高管可以不受牵制和监管“自弹自吹”,损害普通股东利益而“自肥”。

  用不同尺度丈量,会对马明哲们的薪酬高低给出不同结论。如果认同市场化路径是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大方向,则应该对高管“价格”的市场化有更多包容和认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