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政策预期不明朗的原因是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16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股市在飘摇。周三,美股引领全球大涨而A股大跌;周四,突破4000点心理大关。事实不断告诉我们,中国股市低迷的原因在内部。内部是什么状况?普遍的解读是,对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摸底。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市场对于宏观调控早已不陌生,宏调也从来不是一个短期的、阶段性的政策措施。股市的困境显然不全是宏调这一背景推动的结果。从两会到坊间,所有关于股市的各种建议、辩论,关于目前是熊市还是牛市的判断论定,指向了股市的现实问题层面。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市场对于具体政策的期待格外热切。热切是为了寻求答案:现有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今后的发展将依循什么样的节奏和路径。 市场有没有权利寻求这样的答案?当然有。在市场思维陷入矛盾混乱之时,依靠市场本身无法厘清思维。市场的理性是一种趋利避害式的自然理性,它无法自行选择方向,它必须由政策指引。特别是,中国股市并不是自生自长出来的市场,不是中国经济发展自动生成的产物,它从出生伊始,就带有制度设计的鲜明烙印,政策培育了其肌体,培育了其风貌,培育了其习性。它习惯于政策土壤的环境,无法离开。 市场自行裁决的不一定是好市场,政策气息浓重的市场不一定是坏市场。关键看,是不是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都有考量的政策,是不是及时和有效率的政策。在中国股市风雨交加4个月之久,肌体严重受损之时,呼唤政策,冀望于政策是一种再朴素不过的理智,不仅不可耻,而且很现实。 当下市场的政策面状况是,态度很明朗,政策不明朗。在影响市场的那些已经落地、将要落地、还没落地的靴子中,许多立足宏观、立足长远的态度十分清晰,但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政策对应少而又少。股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知道;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是建立多层次市场结构、对冲风险、增加市场活力的需要,市场知道;大非解禁是让股市真正成为市场的必经路径,市场知道;面目不清的融资再融资、谣言在道德上、在司法上面临拷问,市场知道;外部环境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知道而且在艰难消化中。大方向都知道,却一直波动不已。我们的股市具有其他市场少见的宏观理性,却总是表现为其他市场同样少见的微观的非理性,表现出少有的困惑,这真是咄咄怪事。 原因是什么?在于从宏观理性出发的三个政策出发点与市场实际操作不相容。其一,是保持奥运后市场的稳定的战略考虑,这是当前管理层政策的重中之重。从这个战略出发,政策预期不明朗就成为自然选择。因为政策越早明朗,市场会越早积极响应,而等到奥运后时期,这种积极可能会反转为市场压力。这是管理层所担心的。其二,为了避免政策使用方式行政化,管理层通过加快基金审批、放宽QFII就是这种方式来表明介入态度。尽管这种滞后性使其救市效果在当下大打折扣,但却可能正好在奥运后显示正面作用。其三,股市的泡沫仍未挤干净,是目前流行的结论。其对比者是外围成熟股市。因为担心泡沫的负面作用,因此政策面踌躇不决。 有必要对于这种政策出发点进行探讨。首先,股市说到底是实体经济的证券化,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之后陷入停顿,是一个基本共识。对于3万亿美元的中国经济规模来说,奥运投入的比重很小。实际上,由奥运投资引发的经济景气程度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奥运的价值更多地会体现到其他方面。宏观经济基本上将按照其原有构成、节奏前行,对应到股市上,也理应按照其原有构成、节奏前行。因此,以当前过大的市场代价确保奥运后市场的平稳,绝非最佳选择。其次,加快基金审批、放宽QFII等不能应对当下市场的对策即使在今后产生正面作用,也必须付出额外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与时间赛跑。在资金供应本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如果在市场信心丧失殆尽后才起作用,其作用将微乎其微。政策过于机巧,也非最佳选择。再次,股市泡沫要挤到什么程度才叫干干净净,也是大可疑问的。股市需要适度泡沫才具有活力,中国股市的问题是怎么界定适度。以外围股市为标准显然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状态。成熟股市的成熟性,并不体现于市盈率低,而体现在规制的完备。中国股市需要与国际接轨的不是市盈率,而是法治环境。 治理当前的混乱市场思维,当务之急是梳理清政策思维。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否则,再出手时花的力气会更大。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