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部方案水落石出 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2:14 经济观察报

  3月11日,国务委员华建敏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说明,至此,关于大部制方案的种种猜想告一段落,自1982年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综观此次改革方案,合并同类项,减少部门职能交叉是主轴。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中多有体现。

  环保总局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升格为环境保护部,以及建设部扩充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凸现了中央政府近年来对环保和民生问题的重视。

  国家发改委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则体现了在国务院机构间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对分立的改革预期。

  我们认为,此次改革如能顺利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出多门和部委间的推诿扯皮现象,从而有效提高行政管制效率。但在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和框架性安排之外,具体的落实仍留下诸多令人期待的空间。

  比如,从发改委“减少”出来的微观事务管理和具体事项审批的职能,将分别由哪些部门来承担?发改委与财政部和央行如何携手进行宏观调控?以发改委为主,还是发改委相对超然于财政部与央行而居间协调?

  具体到能源管理,拟设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是一个实体部门,还是一个多部门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其与发改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对应关系?当然,与此前反垄断机构设置模式——上设反垄断委员会,而具体工作分解给不同部门——相比,此次将“涉能”业务统一归口到国家能源局,显然为更妥帖之举。

  此外,规模倍增的 “大交通部”如何与依然独立的铁道部进行有效协作,如果再次面对类似今年春节前后的冰冻灾害,能否联手交出更好些的答卷?卫生部接手管理曾被国人寄予厚望、仿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后,如何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管理总局协作履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职能?

  公众关心的还有,此前平起平坐,而由于职能交叉时有龃龉的原“正部”们,如今或降级或平移至新的大部后,如何相安于一室形成合力?

  建制虽变,问题仍多。诚如国务委员华建敏所言,由于存在“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大部制”改革将 “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而总结前五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改革的成功将更有赖于对行政权力的外部制衡。

  机构改革是 “政府革自己的命”,阻力可想而知。拥有权力者有着天然的扩权冲动,靠权力部门本身的自我约束和行政体系内部的相互制衡,其成效仍难深入于体制腠理之内,这已被历史经验所证明。

  因此,我们以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仍必将系之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之下,秉承“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理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在理顺行政体系内部的权利结构之外,不断向市场和社会“让利放权”,尤应成为此次改革必须明确的题中之义。要言之,“更民主、更市场”,是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所有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坚实保障,舍此之外,难有他途。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