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村金融改革不妨先行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9:36 南方日报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在农村废除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制度,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场农村制度改革还再次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城市经济制度改革随后起步,市场经济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改革开放以来,从农业开始,以往的产业壁垒一个接一个地被打破,制造业、服务业、工商业乃至通讯业,都逐步实现了竞争,有的虽然竞争还不完全,但竞争的态势却是一天比一天明显。然而,金融领域的垄断格局在主要层面上还依然故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金融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最后一个堡垒。这当然与金融本身所具备的敏感性有关。但以今日形势观之,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推进,金融领域再不改革,可能就会影响市场充分发育,拖累市场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时期的改革以金融为一个突破口,完成前一轮改革所未能完成的改革任务,时机业已成熟。而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则可能又是农村。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秉记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农村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够协调,支撑力度不够大,这导致了县域经济薄弱。其实,非但支撑力度不大,在以往,金融体系对于农村发展起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负激励”。这主要表现在几大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多存少贷”,银行所吸纳的农村资金没有返还到农村,而是通过银行系统流往了大中城市。换言之,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设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存款,却很少甚至不给农民发放贷款,这就造成了农村原有资金存量大为减少,农村资金的循环系统被破坏,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短缺现象加重,也就是所谓的“虹吸”现象。要想促进农村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就必须彻底摒除“虹吸”现象,加大资金向农村的正向流入,而不是反向流出。

  农村是需要资金的,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较为活跃的地方,农民、个体劳动者等等对资金都具有相当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单个数目也许并不大,但对于农村经济个体的发展来说,有时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放眼国内,但凡农村经济活跃的地方,民间借贷就活跃,充分说明了农村金融市场大有可为,农民需要金融支持。但是,这种民间金融形态在国家金融管理体系尚未得到基本承认,一些地方发达的民间金融多多少少存在着随时被清理的危机。一方面是农村市场的需要,一方面是国家金融体系在农村的缺位,该如何解决,恐怕非经改革无法达致。而改革怎么改,是再度以垄断形式介入,还是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小银行,乃至使民间金融体系合法化?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广东是市场经济的先行地区,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可以想见广东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但发展机遇期毕竟还只是机遇期,有可能抓住也有可能错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发展机遇期所面临的金融缺口无法有效填平的话,农村经济可能很难取得什么太大的突破性进展。不过,农村进行金融改革相对于城市金融改革又具有优势:金融体系的不发达使得改革成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促使农村社会金融竞争性体系发达,对于农村未来的发展而言,将是重大利好。

  事实上,在农村举办竞争性金融事业,不仅仅是输血式的扶贫,还可实现“造血”。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格莱珉银行的创办者尤努斯先生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为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有力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外,还在于他成功地使得他的金融机构自负盈亏,把扶贫与发展有机统一,保证了银行自身的可持续性。当然,不仅仅是尤努斯先生,国内江浙一带民间金融的发达都充分证明,农村发展需要打破垄断性金融,金融也可以在农村实现新的市场、新的繁荣。何况,改革成本较低的农村,或许会再次为城市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和样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