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本轮通胀是暂时的结构性压力长期存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8:04 东方早报
乔纳森·安德森 通货膨胀正成为中国2008年最大的经济问题,消费价格的行为从几个季度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猛升,正吸引着国内决策者、全球投资者的整个注意力。 需要先介绍一下背景。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爆破后的7年里,随着商业利润和价格能力的骤减及最终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中国经济完全处于通货紧缩当中。2004年1月,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1997年7月的水平。 2004年,平均价格最终开始升高,随后3年的年增长速度略高于2%,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官员们纷纷预测中国已回归较正常、“健康”的通货膨胀环境。 然而,2007年春,很快发生了两件事。其一是,已经以9%到10%的实际速度增长的经济在这一年的上半年最终突破了11%的增长关口。其二是,CPI从1月份的2.2%上升到5月的3.4%……然后到了8月的6.5%,到2008年1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1%。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已经历过最快增长率和最高通货膨胀率。至少在表面上看,目前的状况很像是1992年的翻版,当时通货膨胀率从年初的3.4%攀升到年底的11.4%,经济增长率在同期从9.5%上升到令人咋舌的14.2%。 到1993-1994年,经济多少有些失控,通货膨胀率最高达到25%,而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前所未有地达到15%左右。我以前多次陈述了其产生的影响:1995-1996年,政府不得不使经济进行痛苦的迫降,到1997年,中国关闭了成千上万个重复企业,使上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回家。 当然,在此期间,经济也进入了为期7年的通货紧缩。因此,当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看到所有的事情又重新发生时会深感忧虑,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他们应该感到忧虑吗?事实上,即使非常草草地看一下具体数字就会得出相当明确的答案:“不!”如果中国今天正面临通货膨胀威胁的话,那也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奇怪的威胁之一;所有证据表明,目前价格的上升是暂时性的,可能于2008年下半年会结束,我们还预测,目前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热度也会随之消散。 首先,今天的CPI通货膨胀基本上完全是由食物驱动的———不是那些每天广泛使用的食品类型,而是特殊的类别,如肉、奶和蛋,这些食物的价格是由暂时供应短缺拉高的。相比之下,在过去的12个月里,“核心”非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涨幅不大,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局面在2008年会发生改变。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采取强烈措施,将“通货膨胀挤出系统”;相反,政策制定当局应等待食品价格的回落。 有一点不同是,当局等待时间要比预期的长一些。一二月份的严重雪灾不仅破坏了中国整个中部地区的交通网络,使数百万人在除夕之夜无法返家,还摧毁了一部分冬季作物。因此,在未来几个月里,甚至在下几个季度里,中国大陆将感受到这一灾害的影响,消费品价格会居高不下。但这不会改变我的基本结论,即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我们预测,到2008年下半年,CPI增长在3%左右。 我的意思不是说通货膨胀将永远保持低位。恰恰相反,中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更长期结构性压力,包括商品和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地面积及水供应下降和宏观流动性增长。然而,根据经验,这些因素的短期影响比大部分人认为的要小,下游最终商品和服务领域要等很久才能完全感觉到它们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这些结构性压力的开始点不是今天7.1%的名义CPI率,而是与去年同期比较的1.5%基准核心通货膨胀率。即使是在未来几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上升至4%或5%,这个数字也远远低于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快速增长、低收入国家的“痛苦门槛”。 在政策层面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一直相当积极,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实施信贷和价格控制。然而,在这些措施当中,只有后两项可以被看作是真正的紧缩———只有价格控制是真正针对通货膨胀的。自200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还允许人民币汇率以更快的速度升值,但这与短期通货膨胀没有多大关系,对CPI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很明显正在上升,但这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是由不同因素驱动的,而不是国内消费品价格。 (本文作者系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