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I的背景比数字更重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0:53 深圳商报
本报特派评论员 苗凡卒 两会还在开着,2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就发布了。由于CPI高达8.7%,创下11年来的新高,所以,关于CPI的问题就成了昨天两会记者采访的热点,但凡遇到与宏观经济有关的官员和学者,CPI都是必问的问题。 客观地说,面对8.7%的涨幅和11年来的新高,没有人能够处变不惊。可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过权威们对数字的背景和内涵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会发现,事实可能并不像高企的数字那么可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对8.7%的CPI不要过分紧张,很多老百姓不了解CPI的含义,以为8.7%是2月份一个月当中涨起来的,其实,CPI是同比,也就是今年2月和去年2月的物价水平来比。而去年2月份时,本轮物价上涨尚未开始,当月CPI只有2.70%。到去年6月,CPI才突破4%,7月突破5%,8月突破6%,今年1月突破7%,而今年2月的8.7%是在这个基础上累加而来的,如果单算今年2月份同1月份的月环比,只涨了2.6%。 真正能体现2月份价格上涨水平的数字是月环比。那么,2.6%的月环比到底正不正常呢?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对这个数字要具体分析。2月份的CPI,受到了两大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一是节日消费带来的价格上涨,二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食品等价格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冰冻气候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属于基本正常的水平。 接下来价格走势如何?昨天下午,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认为,总体来看是喜忧参半。2月份涨幅最高的是食品,食品中涨幅居前的是鲜菜、鲜果、水产品和肉类。随着气候回暖,鲜菜鲜果的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是,最近国际市场粮食、油料、原油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的输入性传导的压力在增大,这是当前价格调控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可见,当前的价格形势可谓压力与希望并存,而这种格局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价格走势很快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但是,我们也没有无法克服的灾难性困难。所以,只要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九条物价调控措施,只要我们紧跟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高企的CPI并非不可控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