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易宪容: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1:00 国际航空报

  易宪容: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巨额融资犹似一颗重磅炸弹,曾炸得中国股市遍体鳞伤。有人认为,最近国内股市的大跌就是平安等企业再融资惹的祸。3月5日,平安再融资获得通过。

  已有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20日,在30余个交易日里,共有44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总计高达2599.2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59亿多元。而2007年全年共计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共才39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不到21亿元。两者相比较,2008年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不可思议,由此也导致了整个市场的恐慌。

  不过,对国内上市公司巨额的再融资而导致股市的恐慌这种现象值得认真地思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是由谁来决定,是上市公司本身还是市场、政府及外部投资者?如果是上市公司本身来决定,为什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会如此狮子大张口,所要融集的资金越来越多?本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对外部投资来说,是利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不认可?反之会掀起市场如此大的波澜?为什么最后只能通过监管部门出台来安抚市场,逼得管理层反对“恶性”再融资?

  上市公司要再融资,当然要有理由,否则这些上市公司是无法通过证券监管部门审查的。市场的舆论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遭到市场激烈反对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上市公司再融资过大、再融资的时机不好及相关的信息不公开透明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理由。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及时机,完全由上市公司本身来决定,投资者认可就进入,否则就用脚投票退出。至于相关的信息公开透明的问题,当然要满足监管部门相应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违反了证券发行的信息披露原则,监管部门不仅不能够让这样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反而还得根据相关的规则进行严厉处罚。

  在一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再融资目的就是如何来改善公司的经营及体质,以使让国内股市上市公司质量越来越好。但是,为什么这次上市公司再融资却成了导致国内股市快速下跌的导火线?其实,最为根本的问题并不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及时机,而是由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就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尽管中国证券市场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市场,但是它仍然没有走出政府对证券市场完全主导的阴影。政府对国内股市的主导不仅表现在国有企业占上市公司的绝对主导地位,还在于政府决定国内股市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甚至决定国内股市指数的高低及股市的定价。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的投资者一定会喜欢市场的高风险,因为风险越高,投资者可能的收益就越大。同时,当市场出现问题,投资者一定会把投资风险归结为政府,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来承担。

  同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股市是由政府的信用担保的,上市公司不仅能够获得廉价的资金,而且在攫取市场的资金之后还可以不对投资者负责,甚至于在获得投资者的资金之后,可以滥用或低效率使用不会受到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一家上市公司会没有欲望不从市场攫取更多巨额的资金呢?

  因此,就目前国内股市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应仅是盯住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清算现有的证券市场制度规则,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