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没有收益者的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5:23 经济观察报

  杨兴云

  无利润的工厂

  对于黄汉新来说,企业上涨的成本与低落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68岁的黄汉新,在加工贸易行业浸淫多年。1981年南下深圳,现在的身份是深圳市加工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深圳沙湾电机电业制造厂国内事务经理,全面负责沙湾电机的管理工作。

  深圳沙湾电机电业制造厂在20年前刚刚创业时仅有几十个员工,一条生产线。现在则是一个拥有2500位员工 (包括河源工厂),20条生产线,年产750万只电吹风,是世界最大的电吹风制造企业之一,是一家典型的加工贸易型企业。

  黄的烦恼是沙湾电机近几年在员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伤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呈现持续攀升的局面。

  “几年之间,员工的最低工资从480元,上涨到560元,去年则是750元,加上其他补贴和加班费等,员工的平均工资在1200至1500元之间。”黄汉新说。黄认为“压力很大”。

  新的劳动法、外资企业加重的纳税负担,以及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走强的人民币,这一切都在挤占类似沙湾电机这样的加工贸易公司的利润空间。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沙湾电机加班费的标准是,晚上加班为平时工资的1.5倍,周六、日是2倍,节假日则是3倍。工厂里还为员工提供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及实行年假制度。

  而在此之前,这家工厂很少为员工购买社保和其他保险,现在全员覆盖。现在工厂就这一项将增加支出近300万元,再加上支付的加班费,“现在工厂的效益基本上是微利状态、甚至是无利状态。”黄汉新说。

  黄汉新认为,像沙湾电机这样的企业,现在主要靠前些年的积累和不断投资形成的规模在继续支撑,而一些规模和实力均不具备优势的企业,很可能难以熬过今年面临的种种困境。

  但是工资上涨的趋势好像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近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在该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透露,今年广东全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将在去年基础上提高12.9%,并将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广东最近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间为2006年9月1日。此次调整是广东省第七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也是广东省历史上提高幅度最大的一次,平均增幅为17.8%。

  工资的上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4年前出现的“民工荒”。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最新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有70%的港资企业出现用工缺口,其中纺织、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因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排在缺工榜之首。

  为了留住工人,除了上涨工资和给员工上保险之外,沙湾电机近几年还增加了对员工的伙食补贴和劳保支出。同时,员工因故伤亡,除社保、工伤的赔偿之外,厂里也会按照工龄给予补偿。黄认为员工的收入呈逐年上升之势。

  收入没有物价跑得快

  但是对于工资越拿越多的员工来说,日子过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尽管珠三角区域员工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但在物价大幅飙升的背景下,仍然显得十分逊色。

  刘江洪2000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是深圳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部副主任。他每月工资将近7000元,加上奖金和其他补贴,总收入在1万元左右,但是日子仍然过得很紧张。

  刘江洪最大的压力来自供楼。他现在房贷按揭每月需支出近5000元,去年中央银行6次加息就让他每月增加了差不多600元支出。“除去这一大笔开支,剩下的也就只够生活费了。”他说。

  刘江洪表示,尽管收入每年都有增加,但物价上涨的幅度更快,因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收入的上涨能够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

  2007年全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深圳去年年底的商品房价格相比年前上涨了37.6%,是全国增幅最快、价格最高的城市之一。而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低于GDP的增长。

  与刘江洪相比,吴建华来深圳的时间要早得多。今年42岁的吴建华是宝安宏盛电子厂的生产主管。1991年从江西吉安到深圳打工,先后在深圳蛇口、宝安等地做过电子厂生产流水线装配工,现在每月工资加补贴等总收入4000多元。

  吴建华说,每月的收入除供儿子上大学、女儿读中学外,还要承担自己和老婆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余。

  “现在最担心工厂经营不好,效益出问题,影响工作和收入”,吴建华表示,当然还希望物价不要上涨那么快,至于买房在深圳定居,则是“没有考虑过”。

  企业的不可能任务

  吴建华担心的是整个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今年对整个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将是一个最为困难的时期。”黄汉新判断。

  他认为,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能否渡过因成本急剧上升利润近乎归零的困境,最严重的考验应该就会在今年出现。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其原因在于,整个加工贸易行业尽管去年已经经历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欧盟《限制在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标准(简称ROHS标准)生效等打击,但由于执行的合同大多是前一年签订的,各项新政在执行时间上有一定的缓冲期。加之另外几项影响巨大的政策,例如劳动合同法等将从今年实施,因此,对整个加工贸易行业的真正影响,要在今年才会完全体现出来。

  黄汉新表示,原来深圳的加工贸易企业的税率平均在15%左右,有的可能更低,但现在统一为25%,无形中就增加了10个点。

  连续的打击不仅仅这些。由于物价上涨,企业必需的铜线、塑料、纸张等很多原材料价格成倍上升,而同期,国际市场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又呈下降趋势,据预测,今年钢材价格将上涨20%,铜版纸上涨50%到60%。

  与上述因素相比,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最大。

  黄汉新说,在2006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前,最多时,100万港币可兑换人民币160万元,而按照现在的汇率,100万港币只能兑换人民币91万元,这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这种 “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产业,自然打击最大。

  此外,电力供应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根据深圳供电部门的安排,为保证错峰用电的实施,沙湾电机厂每周至少有两天自己发电,“供电部门的电价是6毛多,而自己发电价格则高达8毛以上。”黄说。

  黄汉新估计,在深圳目前大约1.5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中,已经约有50%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20%的企业有向广东其他地区或内地进行转移意向。

  根据深圳海关统计,2007年深圳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684.93亿美元,其中近70%的份额是加工贸易企业创造的。

  深圳主要就是靠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发展之初通过引进“两头在外”的产业,为深圳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整个行业也从最初的简单加工装配,发展到研发、设计、制造一条龙,其中一部分企业已经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如果加工贸易行业出现严重问题,仅在深圳就将有200万以上的工人失去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第三产业,包括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房地产业的衰退,甚至大量关门。

  事实上,按照广东省政府的计划,今后将加快推进珠三角加工贸易型企业向广东山区及粤东粤西的转移速度,一个主要的举措就是让珠三角城市和上述地区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为此,广东省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黄汉新认为,由于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国内部分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土地、人工、水电等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靠近海外市场的优势,因此,不要说远迁内地,即便在珠三角周边的河源、清远、肇庆等地,其效益已大打折扣,如果将工厂放到内地,比如西南、西北等地,“光运费都不得了,还有什么利润?”

  而这些企业升级为高科技企业也是困难重重。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大多属于一无品牌,二无核心技术,不少企业甚至连市场和销售渠道都没有,在此情形下,企业离开珠三角并不容易。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前店后厂”的模式,就是利用珠三角与香港毗邻的地缘优势“量身打造”的,所谓前店,就是利用香港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接单,后厂就是将加工环节放到珠三角。因此,说白了就是服务业在香港,生产车间在珠三角。

  丁力认为,基于上述情况,所谓产业转移,对珠三角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