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行政体制改革加速 内阻外压亟待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8: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2月27日闭幕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要拉开序幕。

  在两份提交审议的报告中,<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属于原则性文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则是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五年计划方案,可能到2013年换届时才能全部完成。中国的改革发展主要涵盖五大领域,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过去五年,中央已先后出台了关于经济、党建、文化、社会四方面的改革文件,<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预示着全面改革时代的来临。

  此次行政改革的核心是大部委制度。中国长期以来存在部门设置过多,职能相互重叠,以至于政出多门,政府运作成本高、效率低、部门利益被强调等弊病,产生大量协调问题和内部纷争。当遭遇突发事件时,目前的体制很难作出迅速的反应,而更多地依靠领导人动员和督促。组建大部委,就是由九龙治水到明确事权,把职能相近、业务雷同部门合并或拆减,实现权责分明,并在大部委内部建立决策、监管、执行分离的行政架构。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政府更多地进行宏观管理,减少微观管理,增加管理效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中国奇迹”的产生应该归功于过去长期强调“发展效率”的行政体制,在这种构架下,政府部门以GDP的增长为行政的重要内容,从而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全力支持经济建设,实现了在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中长期的繁荣。但是,发展至今,中国收获经济高速增长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污染严重、资源紧张、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横行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也遇到行政权力的阻碍。因此说,中国要解决改革带来的副产品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不建立新的政治框架。这个框架不仅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和组织效率,更重要的是转变政府的职能,退出市场而致力于为公众和市场提供日常的公共服务、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市场方面,还要解除对要素的垄断和价格管制,避免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

  应该说,大部制就是对现有权利和资源的一次重组,必将面对利益集团的阻力,这是政府自我改革的主要风险。现有的行政框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其重要特征就是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并难以监督和制衡。大部制将打破这种长期存在的利益格局,强调社会服务和市场利益,毫无疑问会困难重重。因此,此次改革的原则是先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防止改革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干扰。

  这凸显了改革的困境。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打破旧体制后所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公众要求建立新的更注重民主与公平制度的迫切性很强。现实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公众需求的压力,要求改革务必尽快有效地展开以做出回应。但是,源自内部推动的行政体制改革如果积极推进而遭到反对,势必产生震荡,从而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快速回应外部的需求和压力,同时破除内部阻力,实现平稳改革,维持内外力量的平衡是一个难题。但是,由于公众要求改革的压力相比内部阻力无形而广泛,因此,行政体制改革最需警惕的是对内部阻力的妥协,这要求改革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忧患意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