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邱林:农产品危机临近并不是空穴来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33 新浪财经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已经攀升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7.1%,粮食价格继续在其中扮演领涨的角色。这不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代表处官员张忠军说,即使2008年的粮食产量会有所增长,但还是低于消费预期的增长,总的趋势还是供需紧张。(2月25日《经济观察报》)

  在过去一年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逾一倍,主要因为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各国农业产量。此外,能源价格飙升也助长了粮价的涨势,由于油价高涨,不少国家都在加大力度进行生物燃料的开发和生产,同时,大量种植这些油料植物也会缩小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面积。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上出现的粮食价格上涨,已日渐渗透到整个供应链,其直接后果就是令各国的通胀形势急剧恶化。

  2007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报告指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有多个,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农民放弃种植粮食转而进军生物燃料市场,例如巴西;频繁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对粮食需求的增长等。所有这些因素像滚雪球一样堆积,久而久之将引起普遍性的饥荒,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未来世界将因为粮食紧缺而发生冲突。

  近来一些国内外媒体也纷纷使用“农产品危机”、“粮食危机”之类的词语。实际上,专家和媒体担心的现象已开始显现。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美国,食品价格也在不断飙升。去年,玉米价格上涨62%,大豆价格上涨31%。进入2008年以后,情况更加严重,1月份的小麦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了90%。目前,各国正争相降低粮食进口关税。一般来说,提起农产品危机,人们都会联想到油价暴涨的石油冲击的情况。但是,没有石油,不能驾驶汽车的情况。然而,和没有粮食,必须饿肚子的情况的感受强度存在无法比较的差距。

  在当前世界面临农产品危机的时候,中国是否能够置之度外?回答是否定的。在中国,因为人们的主食大米、面粉能够保障就抱着隔岸观火的姿态看待国际上农产品危机的想法是一种错觉。如果美国大豆价格上涨,以美国大豆为主要原料的中国食用油的价格将随之上涨。其实,中国人吃饱饭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这十余年。根据人口预测,到达人口峰值时,我们的粮食产量要比2005年增加19.31%,如果要保障充分的供给则需要增产28.3%,如果增产低于10.33%,则将出现粮食供应危机。然而,19.2%的增长需求要求0.95亿吨左右的新增产量才能保障。

  从全局的角度看,未来中国农产品生产将面临两大挑战:第一,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消费量相应增加,城镇化加速,增加了商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在今后的10到20年里,农产品的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第二,由于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从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中国总共减少耕地面积1.24亿亩,在今后10到20年的发展中,耕地仍会减少,农产品供给短缺的趋势是刚性的,因此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有人会说,如果中国粮食出现缺口,可以靠进口来解决问题。然而,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多年来在2.3亿至2.5亿吨之间,新增0.95亿吨左右的贸易量,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使中国与其他粮食进口国间的关系复杂化。此外,粮食出口量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占了35%左右。在粮食问题上高度依赖这些国家,其后果是什么?中国人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特别是现在国际粮价猛涨的时候,如果中国大量进口高价粮食,势必加大国内粮价飚升的压力。

  从这一点分析,农产品危机临近已并不是空穴来风。当前,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农产品问题。1994年以前,总体上农产品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经过艰巨的努力,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在当前国内农田减少不可逆转,而环境破坏亦呈扩大趋势的背景下,保持现有产能都相当困难,还要比过去有所增长谈何容易。问题在于1994年之后,中国就出现了粮食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的苗头,若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面,用不了多久,农产品危机将会光顾我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