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府的钱袋子民众应该知晓明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9:45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关于政府的钱袋子,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水平提高,有关这方面的事情在近年的两会上,很是引人瞩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地方两会上,关于政府钱袋子的消息备受关注就是佐证。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从今年起,北京的财政收支状况将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寄送《北京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为人大代表依法监督、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财政收入了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都将让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知道。同时,财政部门在人代会期间提供给市人大代表的关于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将不再收回,代表可据此对每一笔钱的去向进行监督。

  这是个值得肯定的改进措施,虽然从权力运作的角度讲,早就应该如此。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钱都在财政收支状况之中,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的第一天,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疑问,就与这个问题相关。上海是国内极少数对私车车牌进行拍卖的城市,拍卖活动至今已有14个年头,可是多年来上海私车车牌拍卖收入金额与使用情况一直是个谜,不少代表、委员呼吁解开这个谜。虽然没有相关部门的正式报告数字,但根据代表委员对公开披露数据的测算,这个数字在100亿元左右。

  这当然不是个小数字。不过,换句话说,即使是个小数字,也需要向社会公开。政府运转所需费用,是由纳税人提供的,政府本身不能有什么“私房钱”,民众有权利知晓政府钱袋子的底细。政府的钱袋子,不需要也不能藏着什么秘密。否则的话,容易滋生很多问题。自2007年开始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土地出让金,就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案例。

  从1993年开始,土地出让金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独自享用。然而,因为土地出让金始终没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地方逐渐将此收益作为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比例甚至高达60%以上,竟有“第二财政”之称。有数字为证,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为5894亿元;2005年,即使在国家收紧“地根”的情况下,总额仍有5505亿元;2006年则猛增到7676.89亿元。但由于2007年前这部分钱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国土”,就演变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思维定式。土地出让金成了某些地方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兴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催生了不少腐败现象。

  与土地出让金相比,上海的私车车牌拍卖费不算什么大项,但如上所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目大小。政府所有的收入,都应该受到人大和社会监督,不应该存在漏网之鱼。如若不然,政府就有将某些费用作为“体外循环”的冲动。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纳入预算的费用,也要向人大说清楚,也要向社会公开,不受约束的费用,肯定会出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的私车车牌拍卖费需要解密,北京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公布的项目还可以增加一些,而且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向整个社会公布。

  不仅地方政府应该如此,中央政府也该如此。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增长31.4%。如此巨量的绝对额以及如此巨大的增幅,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可能不受到关注。正如面对代表委员的质疑,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上海市政府今后将继续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其中土地出让金、私车牌照拍卖收入等各界普遍关注的公共性资金必须公开。”中央政府也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中没有纳入预算的“公共性资金”进行公开。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具有某些收费权力。

  接受监督,是现代政府运作的基本规则,而且也是法定义务,无论是这种监督来自人大还是社会。但是,监督的前提是不能有黑箱,信息必须透明。要不然,监督效能会降低,监督成本会升高。在现代传播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当下,已经基本不存在信息传递的技术性障碍,信息透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传播者的意愿,也取决于对传播者意愿非个人化的强制约束,即制度化程度的高低。政府的钱袋子的明细账,就是应该如此的一个典型个案。况且,依据党和国家宣布的执政与施政理念,“阳光”是所有权力部门的基本法则,也只有“阳光”了,每个民众的心中才能亮堂堂的,政府的公信力才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