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调控如何再变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6:02 财富时报
何刚 文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南方的雨雪灾害还未消退,美欧的经济增长仍然乏力,整个世界似乎并不愿意为了讨中国人的口彩而“风调雨顺”、“天地一家春”。于是我们关注,200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有关调控思路还能不能继续? 显然,此时再简单重申中央的令行禁止,已经失去实际意义。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再照搬本本或盲目唯上,不能为了维护权威而不顾千变万化的生动现实。当然我们要考虑到,中央确定继续宏观调控的大思路时,罕见的暴风雪还没有光临中国,美国次贷危机仍处于扩大化前夕,多数发达国家消费下降以及中国出口乏力等关键数据还不够明朗。而现在,该出现和不该出现的诸多坏情况都出现了。 这就是说,从2003年开始进行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在新一届政府组成之际,很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思路调整。为了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一些必要的政策变化在今年全国两会后就可能陆续推出。或者反过来说,此前已经酝酿充分、准备择机实施的一些财政或货币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暂停出手或至少要观望一阵形势再做新的决定。 对此,我们也不难从近期中央最高决策层的表态中看出点苗头。当暴风雪来临,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全部出动,分赴各地视察督促救灾抗灾,确保民生的各项政策也相继出台。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胡锦涛同志春节前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其核心就是要表明,随着形势不断变化,包括宏观调控在内,各项相关政策的实施节奏和力度也会相应调整。这话说得够清楚了。 接下来,我们其实不必太关心,究竟哪些政策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恰恰是从中央到公众都在意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在发生什么样新的变化。或者我们也可以略作思考,为什么中国面临的这些新情况,不能早一点有所预料,为什么我们对今年国内外发展形势的估计会有较大出入,为什么不能为有关政策调整预留更充足的空间?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并非新近出现,而是早就闹得整个世界不安宁。在中国日益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今天,这一危机对中国有关金融机构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消极影响,其实不需要有多专业的知识就能了解。但即使到现在,我们仍然看不到那些事实上深陷其中的中国金融机构跟决策层和公众说实话。类似这种情况多了,自然影响各方面判断。 再比如人民币升值和利率变化。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央行不断加息,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次贷危机的巨大冲击波,美联储早就开始了大幅减息的政策指向,但中国央行仍然我行我素,机械地理解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思路,继续大幅紧缩货币,弄得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出现罕见倒挂,事实上给人民币加快升值火上浇油。 甚至这场罕见的雨雪天气,有没有可能及早有所预防并处理得更好呢?当然是可以的。比如雨雪引发的输电设施瘫痪,中国几大电力集团和国家电网就负有一定责任。多年来,电力巨头们着力于争夺上下游资源和市场份额,却对基础电力和电网设施的更新很不积极,因为这些设施更新意味着巨额的长期投入,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效益,还大量挤压利润空间,当然就是能省则省,能拖就拖,结果一场暴风雪来临,设施老化的欠账问题就暴露无遗。 这些情况,在中国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方面我们是个大国,各地区现实状况差别太大,任谁来管都很难处理得圆满;但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日趋成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正面临着最后的、也可能是最为艰难的制度性改革突破。这些突破一日不推进,类似这样对国内外情况估计不足的事就会反复重现,直至我们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这些突破一日不实现,无论是当前宏观调控,还是中国发展大业,都有可能功败垂成。 所以,在我们开始2008年的发展历程时,既要关注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也要关心持续多年的宏观调控必须进行怎样的变阵,而尤其要关心的,则是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体系是否正在朝着更有效率也更加公平的目标突破前行。 (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员 联络邮箱:ernesthe@hotmail.com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