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紧缩政策眼下没必要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6:56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陆志明

  与之前众多市场分析人士预料相同,今年1月份的CPI继续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

  受全国春节的季节性因素与南方雨雪灾害的双重因素冲击,原本已经高位运行的CPI被进一步放大,以致创下了1997年以来单月的最高增幅。这对于原本希望CPI能够在短期上行之后出现回落,以减轻紧缩性宏观调控压力的政府部门来说,无疑是加重了压力。

  在经历了最近的资本市场大幅调整之后,市场信心和人气有所下降,相关分析人士纷纷将矛头指向加息等宏观紧缩政策。他们认为加息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不断在损害市场信心。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过热与通胀加剧现象,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着眼点。从目前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结合宏观调控的目标来看,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没有必要改变的。即使是最为乐观的估计,CPI出现明显的下降至少也需要5个月左右。虽然加息作为主要的货币紧缩政策之一,收效并不明显,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它依然是一项“次优”的选择。如果放弃了加息的政策,将会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处于高速成长中,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要是实体经济的提高,而证券市场等虚拟经济则主要起到辅助投融资的作用。经济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应是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虚拟经济发展为辅。如果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保持适当的比例,就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效用;但是当虚拟经济的比例过高之后,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都将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对总体宏观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当目前紧缩货币的调控政策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时,政府可以酌情考量,但没有必要改变主要的调控目标。

  关于加息政策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改善通胀压力,实际上我们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国家经济政策选项包含很多,货币政策仅为其中之一。加息政策目前对治理通胀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大大增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国内通胀压力的推动已经较为明显,如1月份CPI上涨7.1%,而同期PPI也上涨6.1%。此外,鉴于国内农产品生产效率问题,农产品相对于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未来的长期趋势,由基本面造成的通胀因素很难通过货币调控得到改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更多的只能起到缓解症状,为改革争取时间的作用。

  而要想根本改善目前中国经济过热的状况,惟一的出路是继续维持经济的高速成长,用快速增长推动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用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提高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用实际收入水平的提升熨平物价波动的压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