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归传统 我们需要新载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4:12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贺民报道

  2007年,全国各大BBS上,热议最多的绝对是“休假安排”。10多天的全民征询意见,虽然争议颇多,但广泛的“民意基础”已经说明,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4个传统节日法定化,还是呼之欲出,并无悬念的。

  2008年的春节也是一番绚烂。曾经黑压压的春节夜空,不时地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烟花炮竹从90年代初期春节北京政府规定的“禁放”到如今的“限放”,其间也可谓一路风雨坎坷。

  从“民意调查”到“限放”,政府的这些动议与其说是对社会诉求的满足,不如说是对尊重传统节日呼声的回应。已有学者兴奋地评价,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无疑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内容丰富 载体缺乏

  “今天是元宵节,过去我们元宵节可热闹了,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街里院内的,大家一起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着呢。”邻居的李大妈端着刚和好的糯米面,准备自个在家给儿女们做元宵。

  不错,曾几何时,元宵节让无数中国人感受着无比的节日气氛,享受着狂欢的乐趣。既然是“闹”,就要在“闹”字上下功夫。可如今的元宵节,一个“闹”始终不见踪影,本来应该在“闹”中体会种种元宵节意义传统节日,除却了通往内涵的“闹”字精髓,便只剩下“吃”汤圆+“看”灯会了。难怪不少人对传统节日日趋缺乏激情与热情。

  其实,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得传统元宵节却在轰轰烈烈的节日经济中发不出力来,同元宵节一样遭遇尴尬的还有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北京“美廉美”超市的食品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像元宵、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除了让做元宵、做粽子、做重阳糕、做月饼的食品企业小赚一笔,对消费市场的刺激实在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传统节日,过去还有不算精美尚算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在生活节奏日渐快速的现代社会,连表现形式也变得“缩水”起来。于是,这些传统节日只是在“银发”一族中掀起微微的涟漪,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一代,对这些节日似乎提不起什么精神。

  目前的中国,“洋节”涌动。且不说圣诞节,就说2008年与元宵节同一时间过的情人节,从玫瑰、西饼、巧克力到黄金珠宝,从餐饮业、娱乐业到旅游业,各行各业都分享了这一“甜蜜事业”的喜悦。西风东渐,近一两年来,母亲节、父亲节被商家策划成一个个成功的商业营销活动。既然能够把“洋节”办得如此令年轻人向往,那么,为什么不能从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之中寻找到符合当代人追求的节日呢?

  延续是创造与更新

  据记者了解,外国的节日通常热闹非凡。看看巴西人是怎么闹节的——大规模地游行,各色彩船争芳斗艳,男女老少载歌载舞,人们在欢歌笑语里享受着,把张扬的民族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看西班牙的奔牛节——人们追赶着牛和牛混杂在一起奔跑,让强壮与雄健融合,让激情与豪放同行,强悍的民风跃然眼前。

  发掘传统节日这座宝库,既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要有一定的办节方法与手段。倘若法定化的传统节日,缺乏文化上的阐释和创新,其结果很可能是被商家们兴高采烈地绑架了做陪嫁,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渐渐地就会成为一种奢望。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告诉记者,传统节日现在就剩下吃了,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传统节日不但重视得不够,甚至任意地支解,去掉了很多内容。当传统节日文化赖以生长、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就不能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延续,而需要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需要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

  同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认为,文化的传播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如果一边热情满怀地把文化遗迹送去“申遗”,一边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中遗弃冷落自己的历史文化,那么,即使有更多的传统节日被“法定”,有更多的文化遗迹成为“世界遗产”,对提升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也都无济于事。

  而今,当国家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努力扮演积极调和甚至挽救的角色时,人们有理由相信,以立法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有益于文化传承。无论是政府将传统节日确定为公共假日,还是在春节重开禁鞭的大门,都固然表明了一种“国家姿态”,也更说明富裕起来的中国开始更多地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