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外实业投资为正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13:40 上海金融报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张巍柏

    走路都还没有学会,就去学跑步会怎么样?肯定会摔跤。制造业还没有搞好就忙着去搞金融和资本运作,很可能就是这样的结局。

  据有关统计,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为29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了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为133亿美元。乍看这一数字增长很快,不过当我们考虑到中国拥有的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实在是小得可怜。不仅如此,中国累计刚过千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远远小于日本数万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

  可以想象,在外资不断流入中国,以及庞大的巨额外汇顺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又发展缓慢,国内怎么可能不出现通货膨胀?从宏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向国外输出资本。于是,我国开始设立了用2000亿美元注资形成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批了数百亿美元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额度,以期望向国外输出资本,缓解国内的资金过剩压力。但问题又来了:我们连输出实业资本都还没有学会,我们就学会了输出金融资本吗?

  工行50多亿美元投资南非标准银行、中投30亿美元投资黑石和国家开发银行逾10亿美元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等,一单又一单的巨额对外金融投资,以及一批又一批在海外损兵折将的QDII,无不显示中国正在输出金融资本上跑步前进。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却非常有限,以至于我们的银行到国外经营业务都“无事可干”,因为缺乏服务对象,而直接与西方银行竞争又在根本上缺乏经验和能力。在国内金融业缺乏国际运营经验的情况下,先以输出金融资本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想法,肯定将遭遇极大的挑战和风险,特别是中国目前输出金融资本的方式,又是以主权资本的方式为主,而不是企业自主负责、自负盈亏。

  可以想象的是,以中国目前的国际形象,如果主权资本大肆收购资产,必将导致国际上相关政治势力的抵触,更何况中国的主权资本相对属于“后来者”,要打破原有格局,实际上难度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成为被动投资者,无权控制或者参与银行的管理。西方银行真的干了件很便宜的事情:给我们这些辛辛苦苦的打工者花花绿绿的纸张作为工资,然后再给我们没有投票权的股权收回这些纸张,继续给我们发工资,并给我们分成,同时还卖给我们会贬值的债权,同时还收走一笔交易费用。

  出现这种怪圈的根本,是我们就不应该采取输出金融资本为主的方式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知道,应对通胀的最好方式是拥有实物资产,拥有能够保值或者能够创造价值的实物资产。不仅国家应该如此,更应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能够获得未来收益的实物资产,才是真正的对抗通胀之道。中国让主权类资金打头阵进入国际市场,而没有放开管制让民间资本自由对外投资,没有在外汇管制上实施“严进宽出”,没有用市场开放来缓解外汇压力,因此资本高度集聚的结果只能是全面高通胀。

  我们还应该知道的是,企业要走出去投资,面临的最大宏观风险是汇率风险。仅人民币升值就可能让企业在海外所有投资的收益化为乌有。因此,为企业提供自由的汇率风险对冲渠道和市场,就是给企业最好的海外投资环境。反之,一切企业走出去都是奢谈。

  千万不要等到人民币升值到位,那时可能出现企业蜂拥出国投资的现象,将是中国难以承受之重。是时候将汇率风险交给企业自己去负责了,让企业自由地在全球化环境中配置资本,收购和投资实业,方是我们真正的对抗通胀之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