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管制对抑制通胀作用有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0:45 经济观察报
王延春 去年以来,通胀压力一直居高不下。近日,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肉禽蛋、食用油、蔬菜价格环比继续上涨。物价的上涨,已影响到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16日发布公告,宣布12家生产方便面、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和乳品的企业在国家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期间,如果要提高列入提价申报范围的产品出厂价格,必须按照规定报批。 这是近十几年来,政府首次在全国范围对食品价格实行严格的行政干预。那么,为什么要采取价格临时干预?价格管制会导致什么结果?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从事中国物价研究多年的中国价格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价格室主任温桂芳。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价政府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 温桂芳:我认为暂时应急的价格干预措施还是必要的。去年以来总体物价呈上涨趋势,为了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政府迫不得已采取这种无奈的办法,希望暂时起到抑制价格的效果,使价格上涨的速度不至于过快,从而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尤其春节到来,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根据经验可知,在春节的消费旺季里,价格一般是上涨的。去年以来尤其特殊,不过节,物价都疯涨,更别说春节了,加上冰雪天气,交通阻塞,商品流通不畅,物价更是雪上加霜,百姓生活负担加重,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加剧。为了稳定百姓预期,让百姓过个安稳年,需要采取这样的干预措施。 下转12版 上接09版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价格管制能否控制住通货膨胀? 温桂芳:可以预见,这一政策可能压低CPI数据,但是,依靠价格管制治理通货膨胀我看行不通。我认为,价格管制属于权宜之计,只能推迟被管制商品价格上涨的时间,并没有解决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 经济观察报:临时价格干预是否会对市场产生副作用呢? 温桂芳:是的,管制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价格机制。这个必须承认,物价本身是有其运行规律的,尤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法不能解决物价高涨的根本因素,靠外力压,压不住,像水流,你越堵,越泛滥,总有一天会决堤的,风险更大。所以,“堵”是暂时的,是权宜之计,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应急措施,是为了赢得时间,以便政府腾出精力着手解决根本矛盾。上涨有成本因素,有劳资上升因素,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等等,已经启动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增加供给、激励生产等措施,才是根本之道。 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让物价慢慢涨,从矛盾的根本上解决,引导企业合理涨价,不使涨势吓人,百姓发慌。要从源头性和体制性因素入手。 经济观察报:政府管制价格的“合理程度”怎么把握? 温桂芳:在采取物价干预中保持“合理适度”,这个很难用具体数量衡量。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我认为如果被干预的商品再不提价企业就要亏本,这时就应允许提价。另外,一般认为,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在5%以内属于可接受的区间。据此,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5%以后,就应取消干预措施。 经济观察报:要求企业进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会不会影响企业自主定价权,干扰市场供需调节生产的信号? 温桂芳:政府希望企业不仅追求利润,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可是企业不会做亏本买卖,经营成本在上升,企业面临亏损压力自然要涨价,如果政府硬压价,企业就会采用各种办法规避,比如以次冲好、减少供应、暗中涨价等,防止损失。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的。企业考虑生存问题,亏本生意不会做的,要求提高价格可以理解,政府要干预,可采取补贴方式。 目前,中国约96%的商品均为市场定价,只有4%的商品为政府定价。此次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是极少数价格上涨较多且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因此,算不上干预市场价格信号。 经济观察报:发改委表示价格干预措施是“临时”性的,但“临时”是个模糊的时间段,如果短时期物价上涨情况得不到缓解,那么,价格干预政策是不是会长期化? 温桂芳:我认为,政府采取临时价格干预,短期内会起到作用,随着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供给的增加,物价上涨压力减轻,那么,这个临时措施就会取消。估计今年二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会减缓,因为生猪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猪肉价格降下来,会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并且,天气转暖,副食供应量也将增大,可以判断,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大约实施三到四个月,最长半年。 如果短时期内物价上涨情况得不到缓解,价格干预政策全年进行下去,所谓的“临时”变长期,那可就麻烦了,但我判断不会。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