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应健中:应对公共危机需要预警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05: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应健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景色今年移到“南国”了。电影《后天》对这种厄尔尼诺现象做出了很极端的预警,可惜人们只是将它当作娱乐片看了。

  天灾是没法子的事,但在天灾面前能否化险为夷,有预警机制与无预警机制则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上海同样承受了50年一遇的雪灾,也同样是交通中断、滞留旅客几十万,上海却没成灾,因为多少年来上海一直有一个预案,以火车站为半径多少公里之内的学校、电影院、体育馆等场所都是交通危机时征用的场所,当铁路停运时,启动应急机制,将旅客全部安顿在这些场所中,管吃管住,化解了危机。这套预警机制不是等问题出现了才制定的,而是早就制定并且年年如此运作的。

  上海的城市预警机制想得很周到,比如说在上海郊区有个几百亩土地的大花园,表面上看起来空空如也,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但它是一个预警医院,在花园的草地下预埋了水、电、煤、氧气、污染物处理等一家大型医院所需的管道,一旦城市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三天之内,一家可以同时收治5000个传染病人的大型隔离医院便可拔地而起。也许这样的后备医院永远不会启用,那就是一件幸事了,但绝对不能没有这种预警方案。

  笔者是上海人,对上海的做法比较熟悉,就觉得上海的许多做法可以给其它城市借鉴。比如,社区管理,上海是有一套的。当年发生非典事件,上海就发动了社区的力量,将南方的来客全部堵在家里,不让出门,社区里大爷、大妈24小时轮流值班,并且随时听候来客差遣,直到解除警报为止。正是依靠这种强大的社区力量,最终避免了一场大危机。

  再来说股市,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功能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在中国雪灾肆虐之时,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中国股市在短期内股指跌破被称为“牛熊分界线”的年线,市场恐慌情绪也跟着雪灾蔓延。尽管雪灾和股市下跌比起来,雪灾要严重得多,但是,如果与经济损失来比较的话,实际上股市的损失要比雪灾大得多。一场雪灾已经造成了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但今年短短10几个交易日股市大跌损失的市值就达到了几万亿元。为了防止股市大起大落,股市预警机制的建立同样是刻不容缓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对股市进行调控,也就是说,管理层手中始终要有两样武器,一样是“氧气瓶”,另一样是“灭火机”,当市场突然出现危机时,“氧气瓶”伺候,以使恐慌的市场恢复平静;而当市场出现非理性上涨之时,管理层手中需要“灭火机”,以使市场降温。这样的市场调控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公共危机的出现和股市中的疯狂与恐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现一大堆失控的人群。要引导各类失控的人群,如果有充分的预警机制,就能够合理地疏导和分流;如果没有预警,则会是件可怕的事情。这就是这场雪灾带给我们的启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