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正视中小企业就是正视中国经济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6:16 中国网

  日前,上海市工商联界别全体提出提案建议出台《上海市<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以解决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问题。并建议上海应当在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上海的国民经济具体环境和特点,设立高效的、功能完整的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 (1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这个实施办法,我个人认为不只是上海一地要这样做,推而其他全国各地都需要重新审视若干年来对待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问题。只要充分保证市场公平,对于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自由市场以及后备服务保障体系,不但扩大就业,而且为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以后的经济增长都有极大的好处。

  我曾在小文《正视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就是重视民生》中强调政府应该抛却大企业、垄断企业或国有企业独霸天下的局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方面提供融资途径、税收优惠政策等,让其保持不变的活力。若干年来,因为中小企业一直处于生存的夹缝中,不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是对于提高劳动力报酬、改善工人生产环境方面来说,也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而中国一大部分就业岗位提供者就是中小企业,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未来的崛起焉能离开中小企业的贡献?

  当然,照这个逻辑追问下去,为什么我们不能正眼相看中小企业?中国古时候不是有句民间谚语说"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吗?中国中小企业同样具备自己的产业链条、资金储备、贸易渠道、技术以及提供就业的岗位,同样是作为经济体存在的,怎能以为它小就不当企业看呢?在我看来,这倒有点隔门缝看扁人或富财主小瞧穷女婿,不但不厚道,还无耻呢。

  翻阅欧美各发大国家工业史,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善待中小企业的?

  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一个仅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然而就因他们重视中小企业,也让这个靠近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强国的背景下,跃入到现代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里。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中小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数据显示:在意大利98%左右是中小企业,约有420万家,其中雇员不超过l0人的中小企业占95%,这些人占雇员总量的47%;雇员人数在10—250人之间的约占33%;企业雇员不少于250人的占雇员总量的20%。另外,98%的中小企业拥有海外业务。

  而这些得益于意大利政府的大概三条基本原则:一,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资渠道,给予很大的帮助和保证,意大利政府为中小企业设立中央担保基金,并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二,优惠的税收政策,例如,对创新科技投资企业(如电子类),三年内,意大利政府对对其提供优惠总额不低于6万欧元到22.5万欧元之间,为改善技术生产力、扩大企业规模的中小企业减免40%到50%不等的税收;三,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生产、销售、产业配套以及企业战略免费咨询服务,我们今天的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模式就是依靠这种形式下得以发展的,如果推力掉这个环境,可能在原材料、贸易、产业链方面受到冲击,不仅是劳动力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商业氛围决定着这些地区的成功存在,如果搬到别处可能就脱离掉这种商业氛围,孤立的企业就面临原材料供给、配套设施、贸易服务等方面的弊端,无法生存下去,或企业投入成本过高。

  类似善待中小企业的还有法国。法国政府1995年颁布实施《振兴中小企业计划》政策,大力扶植、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政府扶持以及税收等方面,如,把中小企业的利润税率由33%降为19%,对企业的注册税也一应下调。新建中小企业可免3年的所得税、在社会福利税收上对增招雇员企业予减免税收、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就业机会的多少而给予财政补贴等等。

  其实,纵观中国广东地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可以看到很多新兴创新科技类型的中小企业,他们目前面临的倒不是自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国家政策的倾斜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如很多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途径上市融资,它们资金链断裂或者说因为上层企业挤压而导致他们的成本上涨,当无法解决这些事关企业生命问题时,就要倒闭破产了。

  据上海市工商管理局统计,截至2007年10月底,上海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累计总数86万余户。其中私营企业为56.86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8644亿元规模,上海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就超过200万人。其实这就是一个贡献,提供就业岗位贡献。如果不保证、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或改善目前的机制,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一些中小企业会择地而栖。今天的珠三角地区很多民营企业都已经出现搬迁、外移海外的趋势。据民建上海市委在今年"两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有7000余家浙江民营企业撤离上海,而把总部或重要部门迁往杭州、宁波、香港;2007年上半年,有超过100家的江苏企业申请到香港投资,相当于前年全年的份额。问题不仅在于这些,当改地而栖之后,还是同样的政府同样的政策,这些企业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难题,也在不可预测之中。

  就全国而言,如果政府政策一味倾斜于国有企业,致使民营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那么,不得不考问: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税收(降税)政策以及软环境的服务保障方面是否到位?如果不能保证这些,不只是上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目前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状况都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程度。

  由此看来,借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机制模式以及政策模式应该被政府管理者重视起来。无疑,正视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就是正视中国经济生命,善待中小企业就是正视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来源:世界经理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