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股市锻造了国人新财富意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2:2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王育琨 《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人当家做主,人人是股东,可是中国人没有体会到财富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当时,财富主要是掌控在代表人民的国家手中。改革开放以来,多少次的思想解放,多少次的新思维运动,多少年的高速增长,可是对于一般居民来说,多数人的财富意识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财富在那时候,是和特殊人物、特殊权利、特殊路径、特殊心肠相联系的。因为富裕起来的毕竟是少数人,多数人还是对财富很隔膜。 一般心底厚道的善良人,靠工资吃饭,靠种地吃饭,基本就跟财富没有什么关系了。生活还是像以往那样在延续。那时国营企业与公务员最受人们推崇。因为那是官办的,最为安全和稳定。那时人们最讲稳定,哪怕是跨国公司,谁都不知道到底能够维持多久。人们对财富的观念,可以在一个美国人露易丝·海写的《生命的重建》中找到影子。 比如,我很穷,但是我很好;有钱人是骗子,有钱人是贪官;我不想有钱,不想盛气凌人;我的父母很穷,我也会很穷;只有骗子才会有钱,我永远不会挣钱;千万不能告诉人我在银行里有多少钱;永远不要借给别人钱,也永远不去借钱;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没有关系和能力;节省一分钱就是挣回一分钱;为“不测风云”而存钱;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有钱……这些刻画当年一般美国人心态的财富意识,跟前些年一般中国人的心态何其相近! 可是,仅仅十多年,尤其是近两年,中国楼市和股市的突变,让这一切有了一个根本的改观。这两年不动产和股市价值倍增,促成了国家财富向居民手中的转化,居民财富意识跟着起了变化。物质决定精神。 1985年我国城镇住房20亿平方米,当时研究的住房商品化方案是,每平方米200元卖给个人。2007年,城镇住宅总量达110亿平方米。现在住房价格在所谓一线城市都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如果折中算,全国平均也达平方米5000至6000元。这样一来,住房资产总值便达到60万亿元左右。如果再把现有的250亿平方米小产权房纳入住房统一市场中来的话,每平方米按1000元计,就是25万亿元的资产。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相加,有了超过8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 于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即先前在“单位”分到了房子的,先前有点私房的,甚至没个活钱的农民,一改一无所有的局面,随着房价的节节上升而扬眉吐气起来。那些一辈子靠低工资生活的人们,到了退休有一套或两套房子,猛然间也挤进百万富翁序列,让人不能想象。农民的身份更是特殊。先前一个农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要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费用,现在全反过来了。城市人想转成农民户口,则至少要拿出30万元,还找不到门。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宅基地升值了。 不能简单说房价上升就是泡沫、水分太多。中国住房资产的大幅度增值,并不简单是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黑心、炒房团捣乱、政府调控不到位的综合作用。这实际上还暗含着一个根本性的转换。85万亿房产就是居民财富丰度的指示器。尽管城市居民对市场上的高房价有抱怨,但是住房价格一旦跌落,抱怨的声音恐怕会更强烈。因为房价跌落等于居民手中财富贬值。一如1997年后的香港,楼市大跌价,大多数居民由富翁变成了负翁。 股市也不甘落后。中国股市从无到有,市值从早些年的区区千亿元,2006年初3万亿元,2007年一度摸高30万亿元,普通股民手中握有了真正的财富。无论是退休人员还是在职人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无业人员,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没上几年学的人,甚至学生和乡下来的保姆,都纷纷加入了炒股大军。普通公民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个大牛市中得到了实现。 人们不再对谈钱讳莫如深。大家开始乐观起来,开始一切向钱看,开始出国旅游,开始进高级餐馆,开始谈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新东西,开始说自己交了多少税等等。人们花钱时满怀喜悦和自豪。人们聚到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你好”、“吃饭了吗”等问过以后就摆摆手道别,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那种痴迷和热情,一下子使整个社会温暖了起来。 随之,一种新的财富意识渐渐扩展开来:“我们自己消极的信念是惟一限制我们的东西”,“我们的贫穷是我们意识里的信念所导致”,“只有我自己才是那个对自己的贫穷负责的人”,“世界为每个人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种财富意识的悄然而深刻的改变,还使得中国人有了一种新的心态,把自己敞开,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向我们流淌而来的财富和所有的好事。 中国人开始公开地、疯狂热情地追逐财富,同时他们又热追国学、崇尚并恪守着人类最基本“诚信”、“勤劳”、“和平”、“仁爱”等基本价值。被冷落了太久的国学重又登上前台,于丹、易中天们等一夜成名,人们开始向善,人们开始触摸传统,触摸那些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同时,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小股东投资权益保障委员会等等非政府机构(NGO)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我以为,这一切形成了中国繁荣昌盛的真正基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