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整税政才是发展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0:57 新京报

  税收政策调整可以充分反映政府政策的公平性,其对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长期良性效用,显然要超过短期行政措施。

  据统计,2007年GDP增长11.4%,全年CPI上涨4.8%,经济呈现高位运行的特征(相关新闻见本报昨日报道)。

  由于目前经济结构和体制存在的多种缺陷,通胀对民生的负面影响更深远。在支出方面,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侵蚀了中低收入者的货币购买力。在收入方面,通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从而加剧贫富分化。正是由于通胀作为系统性风险,个人无法完全避免;所以面对通胀压力,民众除了要求政府着力控制物价上涨外,还需要获得用于弥补、减少损失的长期政策保障而非临时行政调节。税收政策在此过程中责无旁贷。

  政府可以无限发行货币,理论上说,通胀必然也反映为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这自然会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例如,由于物价上升,名义收入就上升,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适用档次也随之上升,间接等于扣除额降低,从而增加了实际税额。有鉴于此,面对通胀压力,税收政策有以下几方面着力点。

  以税收调供需平衡

  首先,从总供给方面发挥税收效应,从而优化供给结构,弱化通胀压力。通胀对企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造成折旧扣除的减少而使公司的实际税负大幅度提高。在此情况下,政府采取具有对企业减税效应的政策,就会避免企业向最终消费者过多转嫁成本,从而把部分“通货膨胀税”返还给企业。对于企业所得税,一种选择就是促进税收指数化,并把重点放在税率结构和税负减免这两个方面。根据通胀率,对所有收入级别实行指数化调整;而在税负减免上,对纳税扣除额等实行指数化,并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生计扣除等予以相应调整。又如,现有的“土地财政”模式,客观上造成土地价格飞涨,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高企、拉动相关生产资料价格的膨胀。对此,只有实现土地出让金“费改税”,纳入物业税的改革试点,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地方政府推动地价上涨的冲动。

  其次,从总需求方面发挥税收效应,从而适度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胀拉动作用。对于需求拉动所导致的通胀压力,要避免并抑制其中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对于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客观上仍需鼓励;而对政府投资、消费支出的非合理增长,应予以降低甚至消除。同时,应利用税收政策来抑制出口需求和高收入者的需求膨胀。其中,全面降低出口退税、增加部分重要商品的出口关税,都能降低出口需求,如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粮食出口的限制。而加快消费税、财产税等改革,也能通过增税效应来防止高收入者的消费需求膨胀。

  开源节流体现收入公平

  在经济过热的通胀环境下,税收要避免对经济的扭曲,并强化公平作用,体现向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倾斜,弥补通胀给其带来的福利损害。例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通胀使名义收入提高,相应缴纳税额增加,这给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带来消极影响,使个税产生逆向再分配效果。因此,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与企业所得税一样,许多国家都采取个税指数化措施,即按照每年通胀率的变化,自动确定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造成的名义所得增减的影响,主要包括免税额和纳税档次的指数化调整。

  为了积极应对通胀现实,人们往往会进行各种投资以规避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缺乏可以投资的资本品,而低收入者更缺乏投资避险的条件和渠道。由此,对股市、房地产等屈指可数的投资品,政府理应对中低收入者采取差别性政策,例如对中低收入者购房给予更多税收减免,或者把股票印花税改为累进税,这些虽然可能存在暂时的技术困难,但却可以充分反映政府政策的公平性,其对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长期良性调整作用,显然要超过短期行政措施。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研究室副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