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贷从紧争议鹊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11:28 21世纪经济报道

  向左走,向右走? 信贷从紧争议鹊起

  本报记者 孙铭 

  2008,从紧货币政策第一年。

  然而,2008年1月还没过完,要求对从紧货币政策重新考虑的呼声已经此起彼伏。“今年第二季度后要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要不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很大。”

  陆磊分析,从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由于美国存在衰退危险,加之全球经济放缓,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中国出口将显著回落。去年中国企业利润增长相当一部分来自股市投资收益,而今年不可能再有去年的牛市行情,企业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投资欲望将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内需仍未显著启动,在这种情况下,通缩甚至金融危机的风险“非常大”。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已出现拐点,“从紧”要非常审慎。

  调控松紧之辩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认为,应该时时刻刻看到美国经济衰退和外需回落的风险,放松信贷管制,放慢加息步伐,扩大内需,以弥补未来外需的回落。

  然而,这种观点并未得到一致认同。某国有商业银行最新给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过大,形势严峻,需要更严厉的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

  一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双顺差仍会继续,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原动力依然存在。

  二是商业银行贷款受到更严厉的管制,流动性会更多在银行体系内堆积。

  三是海外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在内的投资风险的加大和变幻莫测,通过QDII分流国内剩余流动性的作用有限。

  四是2008年央行票据到期量巨大,由于利率调升,央行票据发行成本增加,央票发行量可能减缓。

  五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乘数变大也会推动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

  “我们需要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从国际经济形势的大环境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失衡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也都在调整之中,为了对冲可能继续产生的过多的流动性,必然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元贬值给世界物价上涨带来了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也需要我们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目标。”

  传递效应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影响无辜?一个极端的情况是,一些新上项目的贷款没有压下来,而国家大力推动的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却受到影响。

  据悉,央行和银监会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同时,都一再强调“有保有压”,要求优化信贷结构。银监会甚至对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的增速预设了下限,要求“三农”贷款增速不能低于17%,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14.7%,这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格外引人关注。

  银监会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支农贷款余额达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改善。由于基数加大,2008年三农贷款的增加量显然要大于2007年。而其他类型的贷款,只是在增加量上不高于2007年,显然在贷款的增速上要低于2007年。

  记者了解到,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实对一些金融机构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本月25日缴存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后,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金明显吃紧。有业界人士担忧,从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影响中小企业和农业贷款的正常供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