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发展当可乐观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组织的第五期经济学家调研结果昨天已经见报。60名经济学家对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作出了预测,其中73.4%的学者认为,2008年中国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0%以上,此结果反映出多数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学者们的预测方法各有不同,不过可以断言,促成他们作出结论的最重要依据,在于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推动这种增长的机制正在不断得到强化。进言之,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均开创出了新的局面。

  刚刚开篇的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所作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在这承前启后的一年中,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还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目前来看,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要看接下来的工作做得如何。这其中,十分重要的抓手是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尽管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和世界经济目前呈现出的图景看,一些悲观的因素将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但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目标仍持乐观态度。这种乐观并不仅仅因为学者们的专业素养当可信赖,更重要的是,基于唯物、唯实的认识论,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所取得的进展有着自己的逻辑,尤其是,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繁荣局面有了明显不同。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在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过程中,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其次,产权概念更为明晰;第三,进一步的开放促使市场运行更为透明与稳固;第四,市场化的融资体系正在建设中,劳动力市场亦已取得长足进步。

  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伴随中国经济起飞过程,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乃至“泡沫论”、“崩溃论”始终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为某些发展过程中很难避免的阶段性矛盾所障目,近年来亦出现了个别针对改革的不和谐音调。这两类观点,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仅止于在30年间将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国家助推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实践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激励,并进而蕴生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由于具备很强的内部配套优势,其自身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对于改革与开放的认识在继续深化,对于矛盾的把握更为从容。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出对于当前矛盾的准确把握和恰当求解。

  当然,中国经济这条航船依然面临不少暗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其中最为急切应予重视并化解的,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

  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应该看到,中国发展正在向着纵深突进,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体制层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长期积淀、关涉重大,需要找出认识事物的新理念、解决矛盾的新方法、突破障碍的新路径。而当这些新的理念、方法、路径取代那些旧有之物时,往往会对既有利益格局作出调整,调整后的利益格局也还需要一个磨合稳定的过程。对于这些势必将会出现的困难,改革者必须要有勇于攻坚的决心以及周密细致的安排。

  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经济发展未来道路未必平坦,但前景值得期待。毕竟,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自30年前起筚路蓝缕渐上正轨,无论是在观念、知识、技能、制度等方面,都已具备更进一步的可能和必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