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绩单边向长是理所当然的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7:49 《财经》杂志网络版

  李扬:银行的佳绩主要还是得益于环境。可能在三五年后就会有周期性转折

  【背景】虽然经历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储蓄大搬家等冲击,但2007年的商业银行业绩依然十分靓丽。

  从几家银行已经公布业绩快报来看,预计大部分银行将交出不错的成绩单。

  目前,有三家银行预计2007年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中信银行预增100%以上,招商银行预增110%左右,深发展预增100%到110%之间。预增在60%以上的银行有两家:浦发银行预计实现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63.89%,工行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60%以上。预增在50%左右的有两家:北京银行预增50%以上,建行预计股东应占净利润增长48%左右。

  在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业利润增长幅度平均达57%,多家商业银行业绩翻倍。前三季度的业绩也延续了上半年的升势。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去年,多家商业银行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其中,并购成为主要方式。工行去年陆续收购了印尼halim银行90%的股权、澳门诚兴银行79.9333%的股权、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等。工行三季报披露,2007年9月28日,工行与halim银行股东顺利完成权益交割的法律手续,正式成为该行的控股股东。halim银行也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印尼)有限公司,成为该行的控股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也相继展开对外并购。国开行30亿美元入股巴克莱银行,支持其收购荷兰银行;民生银行将通过三个阶段实现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20%的股权。

  在资本市场上,以市值计,世界第一大银行是工行,前10大上市公司中有三家属于中国。

  但是,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商业银行形成何种冲击,尚待观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现在银行的状况很好,固然有银行本身的改革成果,有风险管理、信贷管理的技术提高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得益于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该警惕了。

  他说,五年之前,说到银行的时候,谁都会说是“癌症”,没救了。但现在,谁都说中国的银行好得不得了。在他看来,那个时候我们的银行没有坏到那种程度,现在我们的银行也没有好到这种程度。但是,指标显示现在好得不得了。有很多情况会让我们有一点盲目。

  他认为,银行利润可观的原因主要是三个:净息差收入的扩大,收费收入增长很快,成本收入比在下降。那么,这三个原因又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是有两条:第一条是货币政策给你的;第二,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票市场。银行的收费性收入50%—70%来自资本市场,或者是与资本市场相关。就是说,现在银行的状况很好,固然有银行本身的改革成果,有风险管理、信贷管理的技术提高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得益于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该警惕了。

  李扬提出,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至少有四个挑战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个挑战,金融结构的挑战。特别重要的是,资金从银行体系中向外流动的问题。从长期来看,由于“脱媒”,高收益的资产业务会离银行而去。目前,这个挑战在银行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流动性的压力。五大银行以下的银行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现在连五大银行也逐渐感到这个压力了。

  第二个挑战来自金融改革。目前,实际上是金融监管当局用制度来保证银行的利润空间。如果我们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准备金制度,改革现在的一些“父爱主义”的监管制度,原来体系下的收入会大规模地减少。

  第三个挑战来自经济周期的挑战。既然有周期的高涨,一定就有周期的衰退。我们需要准确判断这种衰退在什么情况下到来。现在比较悲观的看法是,可能在三五年后就会有周期的转折,乐观一点是十年。这种周期来了之后,会对银行利润造成很大的冲击。

  第四个挑战是来自全球化的挑战。原来我们理解的全球化挑战是面对外国机构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在,全球化的挑战内容不仅是这一项。从整个国家来说,资本管制将放松,货币制度越来越弹性化,这种情况对银行业务会有很大的冲击。2007年,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是极大的。中国在内、在外都深深地融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所有问题,都会在我们这里表现出来。全球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构造起来的,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的金融状况、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强烈而深入地影响到中国,这可能是我们以后会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

  应对这些挑战,李扬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措施。第一,我们必须加快业务转型。第二,要积极地推动金融的综合经营。第三,要特别慎重应对全球化问题。一个银行从国内银行走向全球银行,从文献上看,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内银行,第二个阶段是国际银行,第三个阶段是国际全功能银行,第四个阶段是全球全功能银行,这些词的背后有很多内容。推动发展的力量是什么呢?一,客户对象的变化;二,产品的变化;三,服务方式的变化。

  第四,特别应当加强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比如,银行董事会开会,监管当局人士坐在那里。银行董事会开会,有公司董事,有独立董事,他们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你监管官员坐在那里干什么?而且还不是一个机构坐在那里,大家解释来解释去。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银行的公司治理是搞不好的,完全绑在行政的战车上。-

  《财经》杂志记者宋燕华采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