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当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05: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多重目标下相机抉择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各目标的迫切性,名义GDP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稳定、物价稳定等,都可能成为当期货币政策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目标过多,往往意味着没有目标,也可能会降低货币政策预期效果,甚至产生多重目标冲突。

  针对现在的货币政策范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应该着手准备在合适时机将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转型,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公布未来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胀率区间,据此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使实际通胀率落到目标区内。

  □杨涛

  所谓通胀目标制,就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公布未来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胀率区间,据此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使实际通胀率落到目标区内。该制度自1990年3月新西兰率先采用以来,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货币政策框架,并在许多国家取得较好效果。

  通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是弗里德曼等货币主义者所主张的“货币中性”论,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已由很多西方国家的实践所证实。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会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但这种影响力不会持久。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有据可查的,是《中央银行法》中的表述“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似乎与通胀目标制有等同的可能,但仔细来看,币值稳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而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并非总是一致性的。正是由于这种含糊性,我国货币政策体现出多重目标下相机抉择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各目标的迫切性,名义GDP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稳定、物价稳定等,都可能成为当期货币政策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目标过多,往往意味着没有目标,也可能会降低货币政策预期效果,甚至产生多重目标冲突。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有必要做好准备,考虑将来向通胀目标制的适时转型。这主要基于四方面依据。

  第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胀压力。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应对物价上涨,这为控制通胀从“阶段性目标”转为“长期性目标”,并加以制度化,提供了实践准备和可能性。

  第二,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预测通胀的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目前一些人士反对我国实行通胀目标制的主要依据。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实施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具有更差的效果;一方面,央行独立性差,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受到更多外部干扰,导致政策效果偏差。另一方面,在转型期的复杂背景下,与实施通胀目标制相比,相机抉择似乎需要更高的调控水平。此外,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意味着货币政策难以达到对实体经济的有效干预。基于这些问题,两害相权择其轻,逐渐转向通胀目标制成为相对较优的选择。

  第三,目前,以M1、M2作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需要,而M3成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的时机不成熟,这使数量目标的政策调控效率降低。正因为现有货币政策框架存在诸多内生性缺陷,寻找一种新的货币政策范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应该说,通胀目标制度并非只是关注通胀,而不关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反,从该货币政策模式实施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这一制度框架比其他货币政策框架更加广泛和全面,能使央行充分关注金融的运行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实施通胀目标制,本身就是多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统一的结果。

  第四,在当前市场体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通胀的危害甚至高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危害,货币政策坚决反通胀,才能使公众享受价格稳定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当前造成通胀压力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众通胀预期的不断强化,货币政策目标的不透明。明确转向通胀目标制度,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

  可以说,通胀的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根本上看,都是货币相对过多的现象,货币政策转向以通胀目标制,能够把“控制过多货币数量”这个目标充分展现出来,而对经济转向过热、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等问题的影响,也自然能通过反通胀而间接体现出来。当然,通胀目标制的建立,并不仅是要反通胀,同样要考虑通缩的风险,这就要求通胀率的目标值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不过,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转换,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但加快改革是有必要的。要最终使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向通胀目标制,就需要按照该制度所必备的要素,来促进现有货币政策范式的转变。在初期,更多还是形式上的转变,例如在通过政策性文件来明确表达央行的反通胀目标,并尝试研究和公布预期通胀率的空间,并且由央行主动性地向通胀目标制下的运作模式转型。等到内外条件成熟,并取得一定效果之后,便可以采取实质上的转变,也就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定通胀目标制下央行的职责。

  在迈向通胀目标制的转型期间,当然会遇到众多困难。最大的难点,一方面来自货币金融体系本身。也就是说,应提高央行独立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央行预测通胀的技术能力等。再就是加大研究力量,构造可行的通胀目标。另外,应加快金融改革,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另一方面是来自货币金融体系外部的困难。一是供给的问题。在结构性通胀中,如果源于供给的原因多,那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增长的代价。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手段,更充分地介入到总供给管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总量和结构失衡。二是在央行肩负汇率稳定职责的情况下,单独追求对内币值稳定是不可能的。对此,应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通过中投公司等改革尝试,更多地把央行的汇率职责转移到其他部门。三是现有CPI等反映通胀的指标的编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通胀目标制下严格的数据指标要求。因此,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会干扰通胀目标制下的政策实施,这就需要抓住股市、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根源,采取措施加以调控,降低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弱化资产泡沫的积累。

  Finance Commentary

  ■ 财经时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