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与反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3:2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近段时间,有两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防止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胀;另一件事情是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我国主要商品放开价格管制已经多年,最近一次采取价格管制措施是在15年前。现在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虽然不能等同于全面冻结物价,但调控的力度之大,的确是超出想象。由此,人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今年的通胀形势恐怕不容乐观。而从股票投资者的视角来说,那也就意味着通胀将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重要背景。

  通胀形势比较严峻

  任何国家都避免不了通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需求的增加、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条件的改变等,都可能导致通胀的出现。但问题是,这种通胀是否可控,或者说有没有发展到恶性的程度。

  一般来说,温和的通胀(譬如说4%以下)对经济发展不会产生大的负面作用,也不会对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普遍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恶性通胀(一般认为要超过10%)就不同了,它会对经济结构造成很大破坏,导致社会不稳定,需要竭力予以避免。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出现很严重的通胀,当时政府采取了价格管制和对银行储蓄实行保值贴补等一系列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通胀压了下去,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老百姓生活的基本正常。

  从去年开始,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此前我国维续较长时间的“低通胀”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的CPI指数逐月上升,连续突破控制线。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把反通胀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直至这次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此举说明我国的通胀形势比较严峻,需要通过“非常规”的手段予以控制。另外一点表明,政府有能力解决通胀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通胀高企的局面能够逐步缓解。

  完全看空股市非理性

  今年,我们将同时看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会有通胀,另一方面又会有很大的反通胀。这就构成了一种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股票投资,显然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

  首先,要确认通胀的性质。如果通涨基本上还是处于温和的状态,那么就无须过度担心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冲击。但如果演变成全面通胀,甚至出现形成恶性通胀的苗头,那么对股市来说就会构成极大的压力,投资操作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有人分析1994年沪市向下300点的背景,其中有一条就是当时的通胀率很高。当然那时市场很不成熟,股市涨跌更多与政策有关,还起不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但无论如何,两者之间多少有联系。

  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的确比较严重,但还没有到全面通胀的程度。特别是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之后,通胀逐步得到控制完全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胀对股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不至于改变股市的总体运行方向。因为今年的通胀问题将有可能比较严重,股市将在通胀的背景下运行而完全看空股市,显然非理性。

  较高CPI不利于资金面

  其次,要具体分析通胀对股市的实际影响。从去年的实践来看,在通胀尚处于比较温和的时候,它对股市客观上还起到了相应的正面作用。因为通胀,银行实际利率为负,出于保值增值的需要,就会有很多人取出银行储蓄,转而投入股市。当时,理财周报创刊时喊出了一句有代表性的话,叫“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一定要跑过CPI”。

  存银行是负利率,要战胜通胀就只有买卖股票了。因此,在去年出现了储蓄的大搬家,股市也因此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成为股指不断创新高的重要动力。但是,当通胀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去年下半年CPI指数上升到6%左右时,就再没有出现银行储蓄资金量向股市“大搬家”的趋势,相反还出现了回流。

  为什么?通胀太高以后,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保证自己未来的最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个时候继续大量投资高风险的股市显然不合适。再加上这个时候股市的点位也已经不低,它对资金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少,增量资金涌入股市的局面从此改变。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是,从去年9月份起,无论是公布继续走高的CPI指数,还是宣布升息,股市都没有再像前几个月,将此利空当作利多,不跌反涨。

  目前比较高的CPI指数,对于资金流向股市是不利的。如果今年通胀水平一直较高而没有回落到温和通胀的水平,那么就很难想象股市能够从中获得事实上的利多支持,相反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现在,很多人都对今年股市的走势持谨慎态度,认为上涨空间有限而盘中震荡较大。这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对通胀的预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出台,客观上有利于通胀的回落,但它的推出给人第一印象还是通胀形势很严峻。股市因此首先作出利空反应,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关注成本易转移公司

  第三,通胀虽已成为股市运行的大背景,但是具体到个股来说,其影响又是千差万别。客观而言,那些能够在通胀中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出去,即最终产品价格能够得以上涨的企业,显然会受益于通胀。

  人们都记得,今年1月上旬,农业板块股票出现了幅度很大的上涨。导致这一行情出现的最重要催化剂,就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人们由此推断国内农产品价格也会上涨。由于农产品需求具有刚性的特征,广大消费者将只能被动地全面接受涨价的结果,从而使得相应的上市公司效益得到提升。而在政府出台了有关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后,市场对农产品涨价的预期自然发生改变,相关股票出现下跌顺理成章。

  就沪深股市而言,有产品定价权、可以将成本完全转移出去,并且其涨价行为基本不受政府控制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几个品牌白酒、奢侈海产品、特色中成药等少数几个(如贵州茅台、獐子岛、片仔癀等)。虽然它们的市场影响总体来说并不小,但毕竟数量不多,所以在价格干预的背景下,似乎很难想象会有一大批上市公司能够在通胀中获得很大的好处。

  反过来说,那些基本上没有能力将成本转移出去,而且对成本的自我消化能力比较弱的公司倒是有不少。大多数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普通日用产品生产企业等,可能就属于此类。

  另外,房地产行业现在也面临原材料涨价、住房销售进度下降且房价受国家严格控制的状况,如果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与产品特色,它们在通胀中的处境可能也会变得比较差。

  而更大多数的企业,从行业上来说有一定的转移成本上升的能力,但同时这种能力又面临很大的挑战。像钢铁、机械、石化、电力、煤炭等大都属于此类。对这类企业来说,其本身竞争力的强弱,显得尤为关键。

  譬如钢铁行业,铁矿石、焦炭以及运输成本都在上涨,当然同时钢铁制成品价格也在上涨。问题是那些成本控制比较好、劳动生产率高以及产品质量优异的企业,就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较好的效益。所以最好选择绝对受益通胀的股票。除此之外,就是要选择那些优势企业,以不轻易被通胀拖累,相反还能够从中寻找到发展机会。

  做好后续政策心理准备

  需要强调的是,面对通胀的大背景,投资者应该有高度的警觉。应该看到,通胀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现在国内所出现的通胀,在成因上非常复杂,与国际通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政府控制通胀的能力也在提高,但是要真正治理好通胀,并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这样,股市也就因此而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投资者就要随时评估通胀对市场的压力以及对各行业、各上市公司的影响。可以预料,政府在控制通胀方面还会有新的举措,投资者对此也要有全面的判断。

  价格干预措施的推出,会不可避免地抑制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益,使得市场上以涨价为题材的股票行情出现逆转。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出现,今后还可能出现。面对通胀,升息也是央行考虑的对付手段。

  如果利率继续提高,那么对于多数上市公司来说,都不是好事。资金成本的上升,会直接侵蚀利润。而且即便是在负利率的背景下,较高的名义利率也还是会对部分社会资金产生吸引力。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