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宪容: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面临困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4:42 华夏时报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从央行的意思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从银行信贷数量控制、利率价格机制的形成及汇率上升来调整。但是从市场上不同的人的解释来看,多主张从紧的货币政策是紧信贷,或是加速人民币的升值。 为了加强银行信贷规模的管制,最近央行又使出了规模管制的旧器。比如说,限定2008年的银行信贷规模不得超过2007年的3.63万亿元。当然,从全国银行信贷规模的总量来说,限定在这个规模上是容易的,但是在这个总规模上如何来分解到各家商业银行去?是以2007年的基数来分配呢,还是另有更好的方法?如果以2007年的基数来分配,那么以前拼命信贷规模扩张的商业银行就大占便宜,因为在快速的信贷规模扩张中,这些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所占的市场份额就会大,从而使其分得信贷规模的额度就高。 如果这样做,不仅不能够真正达到货币从紧之目标,反之会成为各商业银行违规之动力。因为,在这种制度规则下,违规者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之大获其利。这也就是最近各家商业银行在争取2008年信贷额度上分歧较大的原因所在,即哪家商业银行都不肯减少其信贷额度。如果采取新的办法,那么这种新办法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如果这种标准或依据不公平合理,那么这种信贷额度的分配要让各商业银行满足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银行信贷额度是一种利益,当这种利益是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分配时,它也有可能成为行政部门寻租的方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1998年取消信贷规模管制的原因所在。 信贷规模的数量管制还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来进行。这里也有几个问题,一是货币数量上的调整效果有多大,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了10次了,但是商业信贷并没有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缓解快速扩张的步伐。二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率已经上升14.5%的高度了,但是不仅效果有限而且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也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惧怕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这可能与国内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设计有关,而不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比如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高于活期存款一个百分点。这就是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弱化的原因所在。 还有,目前市场不少人主张,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改变紧缩货币。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从目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一是贸易顺差过大;二是近年来美元快速贬值。对于前者,最为重要的是国内许多要素价格过低造成的,如果国内许多要素的价格不能够市场化及内在化,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变这种格局是不可能的。对于后者,只要美元贬值的格局不改变,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就是必然,而国际油价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一定会传导到国内商品的价格上来。因为,美元对国际其他货币贬值远远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因此,人民币快速升值达到货币紧缩的效果也会十分有限,而且人民币快速升值,也不利国内经济调整。因此,在本文看来,2008年,人民币的升值仍然应该保持在3%-5%的幅度内。 也就是说,从央行所指的三个方面货币政策从紧的方式来看,三者都是货币政策从紧的方式,但是如果更多地使用数量型的工具及人民币升值,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就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采取哪一种方式最好?在利益十分分化的市场中,不同的利益集团肯定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某一种方式的重要性,不同的利益主体会找出无数个理由认同这种货币政策从紧方式的合理性,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能够对这些认同很好地分析与思考,认为就是如此。这就可能让央行货币政策进入一个误区。因为,这些理由多是似是而非的,因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方式的合理性并不在于如何来思考,而且在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发生了什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