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听证制度的话语霸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4:41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备受关注的“降低手机国内漫游费上限标准”听证会计划在1月22日举行。 关于听证会这种包含民主意味的新形式,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杂七杂八的听证会在近几年很是召开了一些,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泛,很多议题都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听证会作为一项听取不同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的协商制度,毫无疑问是社会民主的体现,应当继续大力推行。但是,此项制度在当下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却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滋生且形成了听证议题的话语霸权,其具体表现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定听证议题的话语霸权。到底什么样的议题应该被听证,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利益关涉程度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说,要听证什么样的议题,应该是一个被首先民主化的问题,需要吸取各方的不同意见。不过,现在的听证议题设定,几乎全部都是由利益集团(巨型公司或垄断行业)及其主管机构说了算,比如油价、水价、天然气价等。听证议题的话语霸权,完全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安排。听证什么样的议题和不听证什么样的议题的选择自由,全部由“上头”掌控。 其二,设定听证会时间的话语霸权。稍有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听证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以本次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的时间为例,为什么偏偏是今年而不是去年或者前年?要知道,早在2005年和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专案,痛斥“漫游暴利”,可是没有结果。因为,尽量延迟听证时间,可以为牟取经济利益换来空间。此后,为了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不再被痛批,2006年底相关机构曾放话已经启动漫游费降价方案的论证工作,但直到2007年底才安排要对此进行听证。2008年两会将要召开,过去一年的物价飞涨,关于民生的话题势必再次成为焦点,而每年几百亿的手机漫游费,不可能逃过代表和委员的法眼。 其三,设定听证议题内容的话语霸权。仍以本次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为例,一是还没有听证,就确定了要听证的是“降低”而不是“取消”漫游费,在漫游费几乎为零成为公开的秘密的情况下,这种听证内容的设定让无数民众大惑不解;二是信息产业部近日公布了两套漫游费方案,暂且不论其复杂程度专家都看不懂,单就是这种做法就是一种霸权。道理很简单,听证会是在利益博弈之后确定方案,而不是在给定的方案中让听证人做选择。若如此,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听证,因为已经给出的方案,其考虑的基点不是民众的利益,而是企业和部门的利益。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细节性的内容,让人们感受到无所不在的霸权压力。有关部门在发给这次要参加听证会的代表的“参会注意事项”中甚至提到,“为防止听证会举行前媒体过分炒作,影响听证会正常举行”,建议听证代表在听证会前,“请不要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对外发表意见”。真是咄咄怪事,民众通过媒体进行意见表达,竟然成了“炒作”;接受新闻采访,竟然可能“影响听证会正常举行”。 正是存在上述方方面面的话语霸权,造成了很多让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具体听证结果和相当严重的社会后果。按道理讲,民众最关心的议题以及与民众利益关系最紧密的议题,理应被优先听证,但鉴于设定议题的自上而下方式,事实不可能是这样。不仅如此,由于频繁的听证会之后是频繁的涨价,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因听证会制度的推行而得到多少利益。听证会之所以有个别名叫“涨价会”,并不是民众的戏谑而是吞咽苦涩时的黑色幽默。正是听证议题存在着严重的话语霸权,催生了诸多对听证会的负面看法,以至于认为听证会所暗示的信息,不是涨价与否而是涨价多少。这样的结果,不仅背离了听证会制度设计的初衷,而且附带着打击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必要热情。 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纠偏机制,来遏制上述打击听证会公信力的话语霸权。对于听证会议题的设定、听证会时间的设定、听证会议题内容的设定,都应该设计一套能有民众声音的参与制度,来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这不是流于形式的民粹主义,而是民主的本来内涵。从理论的极端来讲,缺少任何一方声音的制度,都不能算是民主制度。我们不奢望达到这样的结果,但至少应该尽可能多地容纳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只有高高在上者闭门定题的方式,是以民主形式行专权之实的做法。眼下,关于取消而不是降低漫游费的呼声已经响彻云霄,不知道这能否改变固有的内容设置。需要明确的是,一经确定不能改变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因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意味没有话语霸权,而听证会是一种民主形式。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