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促进我国技术进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4:28 《经济导刊》
文/郑 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资源,占据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研发和营销等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居于生产加工环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制造基地”,在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收益的同时,却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劳动者福利损失等沉重代价,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就要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充分利用国际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来形成自身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并逐步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导致一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不仅来自国内的研发活动,而且也来自国外的研发活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技术跨国流动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918亿美元,在吸引外资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利用外资质量继续优化,并在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我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到750.2亿美元,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投资规模也已经不小,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因此,在继续努力通过吸收外商投资以市场换技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同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国外技术外溢,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分为优势型对外投资和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两种。优势型对外投资是以利润获取为导向的投资行为,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就属于这一类型。而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则属于逆优势的投资行为,其目的是从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争取充分利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培育和创造出自身新的竞争优势,因而是以技术获取为导向的投资行为。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有优势型对外投资也有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是获取国际技术外溢效应的主要渠道,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在资本的双向流动中全面、主动地获取国外高新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对我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走出去”战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作用机理 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所产生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技术外溢效应具有一定的空间约束特性。 国家间的技术外溢受地理空间的限制,技术外溢的效应随空间距离的扩大而下降。企业要想充分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并迅速而直接地获得新技术,就必须和国际一流竞争者聚集于同一技术外溢空间内①。 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积聚,使其能够充分吸收其他竞争者的技术外溢,并获得由积聚带来的研发网络化优势,例如信息技术产业多聚集在美国硅谷,医药和化工业多在美国新泽西州安家落户等客观事实证实了这一道理。 发展中国家企业选择到发达国家知识技术聚集地进行投资,其目的就是最大化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效应,以最大可能寻求和利用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过去20年来我国企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我国努力“引进来”国外技术外溢效应,目前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直接到技术领先国当地投资,以主动获取其先进技术,并使之成为新时期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我国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技术领先国家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通过在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密集地区设立企业和研发机构,或并购当地技术研发型企业等多种方式,跟踪和尽快获取核心技术,并利用公司内部交易,将所获取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国内,再通过示范效应和波及效应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进而占据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使我国真正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一批有实力的跨国经营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经验,有关案例显示,在中国企业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中,这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海尔集团、联想集团、深圳华为、浙江万象等公司均在欧美等国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和高技术合资企业,通过吸纳当地高技术研究人员,利用当地技术基础条件开展研发工作,及时把握技术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并研发生产适应当地高端市场的产品,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二是研发成果的反馈。中兴通讯公司在美国、瑞典投资建立全资研发机构,深圳华为与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等世界一流企业联手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其国外研发成果都已开始反馈国内,并加快了母公司技术进步步伐。三是通过并购直接获取技术。通过并购发达国家技术型企业而直接获取其现有技术和专利,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也不少,首钢集团收购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份等,都直接获取了相应的关键技术。 政府的积极扶持 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对其进行扶持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将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之一,纳入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来考虑。转变政府目前仅把优惠政策集中于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做法,将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纳入政府重点扶持的范围,把更多资源和优惠政策倾斜于这类投资项目。同时,改变政府仅将国有企业作为扶持对象的做法,将政府扶持范围扩展到其他所有制投资主体,特别是扶持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集中力量支持国内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的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从战略上统筹考虑技术获取方式的转变,加快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进程。二是加大对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对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信贷额度并通过贴息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放宽相应的外汇管制政策,逐步赋予跨国经营企业海外筹融资权。适时建立对外投资风险基金,对在海外设立研发部门或收购海外研发机构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投资支持。三是为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提供财政、税收支持。由于在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可以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通过公开的、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同时,考虑建立“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通过引入海外亏损提留、延期纳税、税收抵免等财税措施,为企业对外投资解除后顾之忧。四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为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投资环境、法律框架、行政程序以及金融、外汇、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走出去。五是政府应加强与投资目标国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工作,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署投资保护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加大对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企业的保护力度。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