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樊纲:中国经济的暗礁不是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4:04 《中外管理》

  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本刊顾问 樊纲

  缓解股市与楼市的泡沫威胁,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水平持续在11%左右。按照往常的经验,11%已经是经济发展过热的表现了,但是中国的状况却很独特,不仅是速度高,而且很平稳,增长速度没有加快或者下滑的趋势。

  但是中国的经济是否会一直这么平稳地发展下去,依然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不是大家对中国的经济没有信心,而是我们之前出现过这样的状况。记得2003年年中的时候,经济很萧条,国家做出经济增长要进入过热状态的判断,就是因为2003年第二季度尽管有了非典,但投资的增长速度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从27%变成了28%,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中国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投资的增长速度。投资的增长速度如果在加速的状态,经济就进入过热的状态。相反,如果投资增长平稳,则经济增长速度亦然。而在过去的六个季度,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22%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肉价上涨的背后

  这几个月一个突出的问题让很多人困惑,就是通货膨胀比较高,许多生活产品出现了价格上涨。但这从根本上却不是由于总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的。表现在我们的制造业,迄今为止产品价值基本稳定,价格上升的速度非常慢,不存在大规模宏观经济总量的失衡。

  另一方面,中国主要价格上涨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但主要原因是国际粮价的上涨,而国际粮价的上涨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物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生物能源因为用玉米转化乙醇,导致玉米价格上涨,这个脉络很清楚。2006年下半年开始,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上涨,我国的农民适当地减少了存栏数,所以才会导致2007年1月份猪肉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上涨,同时也导致了所有与猪肉产品有替代关系的食品价格上涨,牛奶价格上涨,这是世界的现象,并不是中国自己的问题。

  不平衡的中国经济

  因此,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并不是处在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这是一个基本判断。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多不平衡,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经济增长情况不错,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稳定,但是又有一些很不平衡的现象存在,威胁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一储蓄太多。我们现在储蓄占GDP的比重是50%,中国人生产这么点东西50%都存了起来,都积累了起来,只消费了50%。这个矛盾的根源,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不花,而是由于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失衡。

  第二外贸顺差太多。外贸顺差跟储蓄是关联的两件事情,占GDP50%的居民储蓄,在2006年只有41%~42%被用来投资,剩下的8%就变成了外贸顺差。一个国家生产二十几万亿的GDP,有接近10%被存到了外国人的账上。这个数额是很巨大的。

  第三外汇储备过多。我国2007年年底将达到1.6万亿外汇储备,但是这些钱也不是放在人民银行的库里面,都是投在某些国外的资产,特别是债券资产,借给美国财政部花了。这笔巨额资金因为有很大的流动性,增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危险的泡沫

  为了规避流动性增大的风险,必须为这些资金找到出路,就现在的投资趋势来看,大多数钱被投向了最可能发生财产泡沫的两个市场:股市和楼市。

  我们的股市由于过去几年股改,从根本上改变了股市的制度基础,又进行了各种监管,机构投资者大量形成,导致股市有了恢复性的增长。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中国的股市终于开始起作用了:企业终于能够在市场中实现融资的目的了。而且现在存款搬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合理的,并且是我们期待发生的。

  过去资金流向的目的地很单一,只有银行,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现在逐步分流出来,这是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的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不现实的一些预期,很容易使我们这个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市场产生泡沫。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见得是直接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但是必须做到:第一,要在防止流动性过度增长的问题上起到货币政策应该起的作用。第二,监管部门、银行和证券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银行的各种贷款,防止各种贷款入市。现在不仅企业贷款可能入市,居民按揭贷款都可能入市。第三,要从市场预期的角度,向老百姓说明,特别是向退休者说明,向低收入阶层说明:股市有风险,使他们客观地接受股市的风险,防范不正常的预期,防范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泡沫。

  跌跌撞撞,升升起起,这些都是股市正常的现象,在我们这个阶段可能大波大动多一些,但是必须避免发生灾难,如果银行资金都进去了,就像近期美国次级债风波一样,把整个金融体系带进去,那样中国经济就危险了,我们金融体系太脆弱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房市。房市也有各种特殊的问题,第一是我们的很多制度不存在,我们很多内在的稳定剂——比如像物业税这样的东西还不存在。如何加快建立物业税制度,让居民、购买者、投资者自动地调节,通过税收的杠杆自动地调节市场需求是当务之急。

  过去两年来的教训是我们不能只注意控制需求,不注意增加供给。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包括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在有限的土地供应的情况下,加大住房供给,是我们平衡楼市供求关系、防范楼市泡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看到政府部门一方面在加紧研究物业税这样的控制需求的制度,包括控制境外资金的制度,也在货币政策进行一些调节,防止需求增长过快;另一方面逐步形成共识,在注意扩大供给方面做文章。应该说楼市风险出现大的泡沫不见得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做该做的事情,应该说还是能够化解一些风险。

  如果这两个财产泡沫不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如果能够通过一些经常的措施使它们在波动中逐步有所缓解,及时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度使它逐步有所缓解,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就有希望,不被这些股市和楼市拖垮。这都是我们周边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这不是耸人听闻,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只要能够对这两个财产泡沫严加防范,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有保障的;我们企业的发展,在这个增长过程中做大做强也是有保障的。所以,希望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情,市场认识到市场的风险,企业也认识到企业在这个环境下的风险,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持续地健康增长。

  (本文根据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