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顿航班延误是猛药还是隔靴搔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0:29 市场报
李龙 航班延误,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航空公司的目标只能是尽量减少延误,目前还没有哪个航空公司敢保证旗下所有的航班都正常。从这个角度来说,民航总局能下决心,对航班延误开出8剂“猛药”,也算得上是便民利民的好事。 其实,消费者对于航班延误不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高延误率,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延误后知情权的缺失,以及服务的缺位。造成航班延误的因素,除了天气、空中交通管制等原因外,还包括航空公司自身和机场的原因,而后者有些时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航班延误恰恰是出于自身的管理原因,比如机械故障,比如飞机调度;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航班延误后,乘客“要说法”,航空公司通常“没说法”。 因而,民航总局对航空公司的惩治,也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今后航班延误的过错不再只是由乘客单方面承担,更多的则要由航空公司来承担——乘客因为延误会耽误行程,但航空公司则要受到处罚。如此,类似像“乘客换座受罚、航班延误却不赔偿”的不对等义务有望得到纠正。 然而,再细看民航总局的8剂猛药,却难以感受到“猛”的味道。所谓的严惩大多停留在内部的处理层面上,而且多是那种取消名誉性的评优评先进称号。至于航班延误给乘客带来的损失如何补偿,如何处罚这种行为,则很少提及。这种家庭内部式的奖惩性处罚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果,实在让人乐观不起来。其实,要想治理航班延误,就必须拿出足够的处罚力度,不论是从经济上的,还是航线经营权上的,都要让航空公司感觉到猛药的味道,而不是那种不痛不痒的小处分。 当下和民航一样的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但是在服务和收费方面却屡受诟病。比如说银行,排队问题解决不了,收费项目却一个接一个;又比如石油巨头,一面喊着炼油行业亏损,一面却享受着巨额利润……这时,相应的监管部门就应当以不护短的姿态,理性监管下属行业单位的运作,适当时候不排除以重拳出击的手段治理久治不愈的顽疾。但到目前为止,相应的监管部门还难以超脱行业利益观,真正站在民生的立场上,为民众考虑,所谓的治理至多只是吓唬人的轻敲侧击而已。像航班延误,不下猛药难以治理,可是猛药要猛到何种地步,恐怕绝不只是剥夺评审资格那么简单。类似的银行方面的问题,银监会不痛下杀手,想让公众满意就只能无限等待。 监管部门必须清楚,只有摆脱行业的利益观,拿出自曝家丑的勇气,以药到病除的狠劲,来治理行业问题,这样才能利于垄断行业的良性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